本報記者 謝嵐
對中小微企業的紓困幫扶正如六月驕陽一樣如火如荼。近日,國務院發布一攬子穩經濟政策措施,共有14條24處支持中小微企業。而今年以來,僅國家層面出臺的各類政策舉措就已達20余個,從實施組合式稅收優惠、緩繳養老等三項社保費、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減免國有物業房租等多個方面,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力度。
與此同時,作為中國經濟的“領頭羊”,各行各業上市公司也已積極行動起來,助力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今年4月以來,已有包括天健集團、老鳳祥、首開股份、上海電氣等在內的至少18家滬深上市公司披露相關“幫扶”中小微企業的公告。
6月1日,天健集團最新發布的公告稱,為進一步幫助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社會群體降低成本、減輕負擔,切實減輕小微企業等租戶的經營壓力,公司將對承租公司及公司控股公司深圳區域房屋的制造業、服務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民辦幼兒園實施物業租金減免,預計減免金額約為9436萬元。
5月31日,首開股份亦表示,為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公司對2022年被列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的縣級行政區域內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承租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產權房屋的情況,對符合條件、標準的承租企業,在2022年度相應減免房屋租金。經預計,北京區域內符合減免租金標準的企業約500戶左右,北京以外區域符合減免租金標準的企業約100戶左右,合計2022年公司租金減免金額約1.1億元左右。若疫情導致公司出租房產所在區域的風險等級全部升級為中高風險地區,最終減免金額約為1.3億元左右。
除了減免物業租金之類的常規支持,不少上市公司也從自身業務出發,助力中小微企業降本增效,解資金“燃眉之急”,提升企業競爭力,激發企業活力。
譬如中國電信針對商務樓宇、綜合商超、文旅傳媒、連鎖酒店、餐飲服務等中小微企業,推出“特惠助企”云服務包,以“8款免費體驗+3款優惠購”,讓更多中小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上提效降耗。與此同時,中國電信還針對小微商戶的交易手續費提供專項補貼,并將“商戶金卡”產品與線上支付、防疫保險、用戶服務等功能相整合,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大大降低了小微商戶的經營成本,助力安心復工。
“整體來看,盛業目前服務的中小企業的客戶也是面臨著回款難的問題,或者回款賬期比以前明顯延長。對這個情況,盛業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定向去支持到這些受到疫情沖擊的客戶。”6月1日,港股上市公司盛業產業金融部總經理王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作為一家領先的供應鏈科技平臺,盛業主要通過運用大數據分析打通信息壁壘,平臺化鏈接資產端和資金端,從而高效地解決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的供應鏈融資需求。目前,盛業主要服務于基建、醫藥、能源等國家戰略性的行業。
王峰介紹道,對于盛業來說,能夠支持其供應鏈科技業務正常運轉的前提是,盛業提供了全線上化的操作——提供“盛易通”云平臺和APP,讓客戶無論是在公司,還是在居家辦公,甚至在外出的時候,都能與平臺進行操作和交互,確保業務能夠平穩進行。同時,盛業時刻關注各地的疫情情況以及防疫政策的要求,結合大數據分析,對受疫情沖擊的客戶有可能產生的付款延遲進行預判,提前做好準備,從而在前端設置賬期的時候就前置地去考慮到這些疫情的影響。
此外,盛業還會給予防疫項目定向的資金的重點支持。“比如我們有一個江蘇的客戶負責給隔離點項目供應集裝箱,這個涉及工期很短,任務特別重,客戶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集裝箱的采購,并且集裝箱算是市場上的緊缺物資。盛業定向地看到了隔離點的重要性,屬于防疫項目,我們也是及時地給予了這個客戶1000萬的供應鏈融資的支持。”王峰道。
“首先,無論是資金實力還是資產質量,上市公司都是行業里相對比較優質的企業,他們本身有能力在產業鏈上去幫扶或者紓困一些中小企業的。其次,上市公司能夠比較直接地利用到資本市場的扶持,并發揮它的中介效應,讓資本市場的一些資源能夠直達一些非上市的中小企業。第三就是從商業生態的角度來講,圍繞一個上市公司會有很多的企業主體,采取一定的措施去扶持這些中小企業,能夠保證上市公司在復工復產的過程中,商業生態依然是完整的,依然能夠正常運行,不會面臨市場萎縮、供應鏈卡點堵點等等問題,對其自己本身也是有好處的。”對于當下上市公司頻頻出招幫扶紓困中小微企業,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同時建議:“上市公司幫扶中小企業的,可以主要圍繞自己的產業鏈的上下游,以及商業生態相關的企業主體來進行,這樣能夠保證扶持跟復工同步進行。因為產業鏈的復工一定要上下游協調一致,不然短板效應非常明顯,就是其他的環節都復工了,只要有一個環節是堵的,那這個產業鏈也運行不下去。所以每個上市公司應該立足自己在產業鏈或商業生態中的位置,去進行這樣一個幫扶,最大化的去發展外溢效應。”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亦認為:“上市公司積極采取很多措施來幫扶中小微企業,體現了特殊時期的紓困作用,尤其是對其產業鏈上或有著金融業務相關聯的公司,更有積極的中長期意義。費用減免是有效手段之一,但更多的還是要打通傳導機制,然后讓商品和資金都更好地流動起來更加關鍵,讓企業實現造血能力,而不僅僅是補血。”
(編輯 喬川川)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