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簡稱《措施》)提出,提高資本市場融資效率。科學合理把握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IPO)和再融資常態化。督促指導交易所債券市場各基礎設施全面梳理收費項目,對民營企業債券融資交易費用能免盡免。
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近期證券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便利直接融資和民企債券融資的舉措,將進一步提高直接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助力企業恢復活力,將顯著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直接融資規模不斷提升
支持科創、中小企業融資發展
近年來,證監會著力提高透明度和效率,審核注冊周期大幅縮短,科學合理保持IPO和再融資常態化,直接融資規模不斷提升。
數據顯示,近三年IPO和再融資數量均保持較快增長,2021年IPO融資創十年新高。2022年前5個月,滬深交易所IPO公司126家,合計融資2723.77億元,再融資公司152家,合計融資2813.91億元,有效地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此外,證監會積極支持中小企業利用新三板市場融資發展,立足中小企業特點和需求,建立健全了包括普通股、優先股、可轉債在內的權益融資工具,提供儲架發行、授權發行、自辦發行等靈活的發行機制。在此基礎上,優化北交所發行上市并聯審核機制,提高發行上市可預期性。同時,廣泛開展市場調研,研究優化新三板基礎層準入條件、推出小額快速發行制度,支持優質科技初創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融資。
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共有47家公司在新三板掛牌,累計共有350家掛牌公司完成351次融資,合計融資131.11億元;12家公司在北交所上市,合計完成融資17.47億元。截至2022年5月底,新三板掛牌公司共6717家,累計有7188家掛牌公司完成12241次定向發行融資,合計融資5506.25億元;北交所上市公司93家,累計上市融資198.31億元。
據記者了解,證監會將繼續優化企業IPO和再融資的審核注冊機制和流程,進一步提升審核注冊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統籌投融資平衡、一二級市場平衡,科學合理把握IPO和再融資常態化,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企業上市融資,更好服務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隨著注冊制改革的推進,IPO、再融資規模不斷創新高,尤其是給一些科創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帶來了非常重要的股權融資支持。”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注冊制改革下,企業IPO和上市公司再融資發行條件不斷精簡,這不僅提高了企業融資便捷性,而且增強了發行制度包容性,能夠顯著提高資本市場融資效率。”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汪惠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IPO和再融資保持常態化,越來越多的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并獲得融資支持,特別是大批優質中小企業,借助資本市場的融資便利,順利實現轉型升級。
支持企業赴境外上市
境外上市渠道將更暢通
《措施》提出,“支持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依法依規推進符合條件的平臺企業赴境外上市。”
市場人士表示,優質的平臺企業不僅具有較高的科技創新和消費創造能力,還有穩定就業的重要力量,支持這類企業上市,符合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5月10日,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推動實施企業境外上市監管新規,支持各類符合條件的企業到中國香港、美國、歐洲等地境外上市。”
4月初,證監會就修訂《關于加強在境外發行證券與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簡稱《規定》)公開征求意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證監會堅定支持企業根據自身意愿自主選擇上市地。《規定》的修訂旨在進一步加強境內企業境外發行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明確上市公司信息安全責任,維護國家信息安全,減少不必要的涉密敏感信息進入工作底稿,提高跨境監管合作的效率,體現了統籌開放與安全的理念,將促進中國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活動有序開展。
關于中美審計監管合作,今年以來,證監會多次表示,中方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進行了多輪坦誠、專業和高效的會談,總體進展順利,雙方的溝通還將繼續。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監管層的多次表態,以及近期國際投資者增持中概股來看,中美跨境監管合作進展順利,前景明朗積極。合作順利推進后,中國企業境外上市渠道更加暢通。
助企紓困舉措漸次落地
交易所債券融資費用“應免盡免”
在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方面,3月份,證監會發布了一系列支持民企債券融資的政策措施,目前已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是科技創新公司債落地,優先重點支持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民營企業發債募集資金;二是完善知名成熟發行人名單,將更多符合條件的優質民營企業納入其中,更好支持優質企業進行債券融資;三是開展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專項支持計劃,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提供增信支持等。
在助企紓困方面,監管部門一方面提高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和行業公司的服務質量,助力企業融資,另一方面不斷降低企業成本。
對于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和行業的公司,5月20日,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支持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和行業加快恢復發展的通知》,出臺23條舉措,從加大直接融資支持力度等四方面支持其加快恢復發展;5月31日,證監會指導全國股轉公司和北交所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監管服務支持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和行業恢復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出24條支持北交所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企業舉措。
“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和行業,經營收入不穩定,出現資金短缺的現象更為普遍,且疫后生產經營恢復預期相對較低,融資環境相對較差。加大對這些地區和行業的融資政策傾斜力度,出臺更有針對性的助企紓困舉措,是狠抓經濟薄弱環節,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舉措。”汪惠青表示。
“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優化融資安排,體現了監管部門對企業紓困階段的關懷,措施是有效的,力度也非常明顯。”陳靂表示。
在降低企業成本方面,5月31日,上交所向市場發布降費通知,為相關市場主體減免相關交易和服務費用,此次降費預計將向市場主體年讓利超過4.33億元。
據記者了解,證監會將落實《措施》要求,督促交易所債券市場各基礎設施梳理民營企業債券有關收費項目,做到“應免盡免”。目前,債券上市(掛牌)環節已全部暫免各類費用,交易環節僅征收現券類的交易經手費,結算環節主要征收登記費、兌付派息手續費等,滬深交易所、中國結算將進一步研究減免相關費用,正在積極推進有關技術準備工作。
“當前是決定全年經濟走勢的關鍵節點時期,提高金融服務實體質效,讓受到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重獲發展之機,有利于呵護經濟韌性,保障社會生產力,穩住經濟基本盤。”汪惠青表示。
(編輯 何帆)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