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田玉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在4月份下滑至負2.9%后,5月份轉為正增長0.7%,6月份加快回升至3.9%,走出了一個V字形態勢。
“6月份制造業PMI在連續三個月收縮后重新回到榮枯線的上方,非常不容易。應該說,工業經濟的企穩回升、呈現恢復增長態勢是非常明顯的,也充分發揮了宏觀經濟的‘壓艙石’作用。”田玉龍強調,我國工業經濟展現出強大的產業韌性、企業活力和發展實力。“我們有信心、有底氣、也有能力應對各種艱難挑戰,鞏固提升工業經濟持續向好的總體局面。下一步,工信部將把提振工業經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進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微觀層面,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期調研采訪發現,不少工業制造業企業在消費、外貿等方面表現突出。
工業出口帶動作用持續增強
從制造業占GDP的比重來看,二季度,我國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8.8%,比2021年增加了1.4個百分點。“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信號。”田玉龍說。
從投資貢獻來看,二季度我國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4%,高出固定資產投資增幅3.2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拉動作用明顯。
新基建項目加快建設是上半年投資穩增長的一個亮點。工信部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電信固定資產投資達1894億元,同比增長24.6%,較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速高18.5個百分點,為疫情下通信制造業、互聯網和軟件服務業等創造更多新增量。
位于青海省海東市河湟新區的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建設現場,數百名工人正在加緊趕工。中國電信青海公司網絡發展部副主任趙金勝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他們只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就完成了10千伏外市電引入工程。“這路電是從海東供電局三公里以外的變電站鋪設電纜到園區內,我們最短時間內完成設備調試安裝,現已通電。”
消費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負責人陶青表示,我國大部分消費品行業市場化程度高,進入國際市場早,生存能力強,上半年消費品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體現出較強發展韌性。
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表現尤其突出,產銷規模再創新高。工信部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6.1萬輛和260萬輛,同比均增長1.2倍,市場滲透率達21.6%。田玉龍透露,工信部正同相關部門加緊研究是否延續新能源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問題,將盡快出臺有關結果。
消費品生產企業也在進一步加大品牌能力建設、提高供給質量。樂歌股份董事長項樂宏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只有持續構建品牌核心競爭力,才會有定價權和超越經濟周期的韌性。”他介紹,樂歌股份正在大力發展自主品牌,一方面將依托跨境電商和公共海外倉,以及未來的快船海運,打造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提升品牌出海綜合實力;另一方面,精準把握國內消費者需求,拓寬營銷渠道和手段,持續深耕國內市場,同時圍繞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進行發力布局。
出口方面,田玉龍介紹,上半年,我國工業出口帶動作用持續增強,1-6月份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增長10.8%,其中,4月份下降1.9%之后,5月、6月分別增長11.1%和15.1%,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近日,中聯重科將200多臺高端裝備裝船發往土耳其,這是近年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單批次出口當地的最大訂單。中聯重科海外公司相關人員介紹:今年以來,公司產品在全球市場持續熱銷,一次幾百臺滿倉出海的情況更是接連出現。
此次發運的200多臺裝備涵蓋了工程起重機械、混凝土機械、土方機械、高空作業機械等,幾乎囊括了中聯重科旗下的各類工程機械,實現全線開花。
“其中,裝備制造業快速回升,特別是6月份對整體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了七成,裝備制造業發力比較大,說明我們國家的裝備制造業在工業體系中的作用逐步體現出來。”田玉龍說。
田玉龍表示,總的來看,上半年我國工業經濟頂住了沖擊和壓力,經受了考驗,成績實屬不易。同時,他認為,工業經濟企穩回升態勢不會改變,而且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數字技術賦能行業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其中電子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2%,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我國工業制造轉型升級的態勢沒有改變。田玉龍表示,新興產業正在成為推動轉型升級、增強產業韌性的重要新動能。
中國信通院院長余曉暉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半年我國經濟克服困難保持增長,呈現出了企穩回升態勢。其中,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業、通信業和互聯網收入總規模突破10萬億元,說明我國以數字產業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愈發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和加速器,成為應對國內外影響的重要對沖力量。
數字技術賦能行業轉型持續深入。余曉暉介紹,上半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邁出更堅實步伐,在產業集群、綠色低碳、安全生產等領域深度拓展,“5G+工業互聯網”在電子設備制造、裝備制造、鋼鐵等10個重點行業形成20個典型應用場景,“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縱深推進,建設項目超過3100個,其中二季度新增項目700個。“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將進一步釋放放大、疊加、倍增效應,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負責人王鵬介紹,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5.7%、75.1%,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提升進程進一步提速。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運行研究室主任、高級經濟師喬寶華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近兩年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很多之前未曾遇到過的困難和挑戰,但有很多企業摒棄了“等靠要”主動“加油干”,積極擁抱數字化轉型大潮,主動順應新形勢新變化。在堅持防控疫情的背景下,這些企業持續加大研發創新投入,在危機中積極尋找和發現新的機遇,堅定不移地提升企業創新力和競爭力,為工業穩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微觀基礎。
余曉暉表示,2021年有25%的受調研企業已經將數字化轉型作為企業生產經營的常態。今年上半年,企業數字化轉型基本延續了意愿增強、實踐加速的態勢。
位于寧波江北區長陽科技MiniLED反射膜生產車間,各條生產線機器轟鳴、馬力全開。作為一家用十年時間把反射膜產品做到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中國公司,長陽科技在國內外疫情散發、全球經濟形勢面臨嚴峻挑戰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平穩向好的經營情況,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斷創新。
長陽科技董事長金亞東坦言,挑戰之下唯一的生存途徑就是創新研發,打造自己的護城河。“我們已經過了利用人工成本來賺加工費的時代,好的企業應該瞄準一個卡脖子的領域進行自主研發。如果你的產品做到世界第一,那一定能具備定價權,同時也會跟客戶、供應商產生黏性,也一定能有超越經濟周期的韌性。”
進一步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循環
喬寶華認為,隨著復工復產復市全面推進,我國生產生活秩序和發展信心將逐步修復,穩經濟大盤的各項政策措施也將加快落地見效,預計主要工業行業的生產將有望加快恢復,下半年工業經濟將平穩回升,逐步回歸到常態化發展狀態。
田玉龍在發布會上提到,下一步,工信部將把提振工業經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進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一方面,加快推動穩工業經濟一攬子政策落地見效,特別是提振工業經濟的系列政策要加快落地落實,支持各地政策措施要靠前發力、適當加力。另一方面,引導擴大投資消費需求,特別是5G、千兆光網、工業互聯網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要盡快啟動開工,持續推進新能源汽車下鄉和綠色建材下鄉活動,用一系列措施引導消費、擴大投資。
陶青坦言,由于產業發展周期和疫情影響等方面存在差異,不同行業企業運行還存在一定的分化現象。部分中下游行業面臨大宗原材料價格高位波動和市場需求不足的雙重擠壓,部分消費品行業恢復滯后,中小企業生產經營仍面臨較大困難。對此,工信部將聚焦困難行業企業,突出重點,分類施策,進一步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加快提升穩產達產水平,加大能源原材料保供穩價力度,著力擴大工業投資消費需求,精準落實各項助企紓困政策,不斷提升工業經濟恢復發展的平衡性和穩定性,持續鞏固工業經濟企穩向好基礎。
陶青介紹,工信部將進一步完善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協調平臺,健全大宗產品供需“紅黃藍”預警機制,加強汽車芯片供給,推動區域間、上下游協調聯動,確保汽車、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