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措施》圍繞穩定大宗消費、擴大服務消費、促進農村消費、拓展新型消費、完善消費設施、優化消費環境等六個方面,提出20條具體政策舉措。
“促進消費是當前恢復和擴大需求的關鍵所在,關系著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對筑牢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也十分重要。”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李春臨在國新辦同日舉行的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上半年,國內消費市場整體處在恢復過程中,餐飲、文旅、影院等線下場景快速復蘇,商場、商業街重新熱鬧起來了,體育賽事、演唱會等也陸續恢復,常常“一票難求”。但也要注意到,一些消費品類增長勢頭仍不穩固,一些居民朋友的消費信心不強、顧慮不少,一些領域消費體驗不佳、感受不好,需要政策進一步加力。
李春臨稱,《措施》將與各領域、各品類重點政策一道形成促進消費的一攬子政策體系。通過優化政策和制度設計,進一步滿足居民消費需求,釋放消費潛力。
但李春臨也表示,促消費政策不是所謂的“掏空錢包”“透支需求”,恰恰相反,促消費政策的出發點是幫助居民節約開支,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買到更有科技含量、更符合需求的新產品、新服務,避免不法“套路”、假冒偽劣等產品。政府施策更有效、更惠民,老百姓消費和福利就能同步得到提升。
李春臨表示,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聚焦重點、精準施策、激發活力,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推動更多低收入群體邁入中等收入行列,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推動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通過消費能力提升,提高居民消費意愿。
具體來看,在《措施》明確的六方面促消費舉措中,“穩定大宗消費”居于首位。其中特別提出,要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
李春臨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量是1324.8萬輛和1323.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3%和9.8%,在一季度汽車產銷同比下滑的情況下,二季度汽車產銷明顯恢復。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成為最大亮點。
比如,從產銷量來看,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378.8萬輛和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從市場占有率來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部汽車銷量的比重已經達到28.3%,將近三成,比2022年提升了2.7個百分點。從保有量來看,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16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市場占有率、保有量均創歷史新高。
“目前,一系列有關新能源汽車消費和發展的政策措施已經出臺。”李春臨說,下一步,針對汽車消費細分市場,國家發改委將研究優化更多大眾化、普惠性的支持政策,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推動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擴大服務消費方面,《措施》提出,要擴大餐飲服務消費,豐富文旅消費,促進文娛體育會展消費,提升健康服務消費。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徐興鋒表示,下一步,商務部將繼續堅持“政策+活動”雙輪驅動,圍繞發布的《措施》,突出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百姓受益,進一步做實做細“消費提振年”。具體包括更準聚焦重點領域,更加充實活動內涵,更深推進跨界融合,更好發揮展會作用,更廣集聚各方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措施》還強調,要加強金融對消費領域的支持。引導金融機構按市場化方式,加大對住宿餐飲、文化旅游、體育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服務等的綜合金融支持力度。更注重以真實消費行為為基礎,加強消費信貸用途和流向監管,推動合理增加消費信貸。在加強征信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合理優化小額消費信貸和信用卡利率、還款期限、授信額度。
李春臨稱,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方面切實抓好《措施》貫徹落實,確保各項政策落地見效,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要。
17:38 | 中船應急: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 |
17:38 | 中牧股份:5月19日將舉行2024年度... |
17:38 | 中洲特材:二級市場股價波動受市場... |
17:38 | 珠江鋼琴:關于聘任公司副總經理的... |
17:37 | 神馳機電:公司目前不涉及機器人及... |
17:37 | 石頭科技:累計回購公司股份67000... |
17:37 | 蜀道裝備:公司主營業務是為客戶提... |
17:37 | 泰恩康:5月12日將舉行2024年度網... |
17:37 | 天普股份:5月16日將舉行2024年度... |
17:37 | 天味食品:4月份公司未實施回購 |
17:37 | 萬邦醫藥:5月16日將舉辦2024年年... |
17:37 | 仙琚制藥:關于收到炔雌醇環丙孕酮...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