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5月7日,一組聚焦支持科技創新債券發行的政策“組合拳”重磅落地。隨著相關舉措協同發力,科技創新債券二級市場成交熱情節節高升。
以5月份為例,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科技創新債券(包括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上市的科創票據和在滬深北三大交易所發行上市的科技創新公司債券)成交額達2040.96億元,環比增長65.25%,同比增長214.92%。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科技創新債券二級市場活躍度攀升得益于政策組合效應顯著,通過優化做市交易機制、上浮質押折扣系數、引導機構資金布局等一攬子配套政策,直接提升市場資金周轉效率與流動性;同時,政策落地重塑市場預期,投資者對科創領域長期發展前景信心增強,參與二級市場交易的積極性大幅提升。此外,亮眼的市場數據形成磁吸效應,持續走高的成交額與收益率吸引更多增量資金涌入,資金與交易活躍度相互促進,構建起良性循環生態。
優質產品加速入場
數據顯示,5月份,共有830只科技創新債券獲得投資者青睞。區間交易額在10億元以上的產品有32只,交易總額達886.10億元,占5月份交易總額的43.42%。其中,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科技創新債券(第一期)以74.00億元的區間交易額成為最受歡迎的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32只區間交易額在10億元以上的產品中,有26只產品系5月7日政策“組合拳”重磅落地后上市。這一數據清晰地顯示出,新政策落地對優質科技創新債券產品的催生作用顯著,大量優質產品迅速進入市場并獲得投資者高度認可。
從債券類型來看,商業銀行債占據主體,占比達46.88%。商業銀行在科創債市場中的主導地位,得益于其強大的資金實力、廣泛的客戶基礎以及穩健的市場信譽,為科創企業提供穩定且大規模的資金支持,也為投資者提供了相對安全可靠的投資選擇。
大公國際首席宏觀分析師劉祥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技創新債券受追捧,有助于優化債券市場結構,推動金融產品多元化發展,吸引更多長期資金進入權益類和固收+領域,促進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協同發展。同時,對科技創新企業而言,充足的債券融資渠道能夠有效緩解其研發資金壓力,有效降低科創企業的融資成本,顯著提升創新效率,推動形成“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服務實體功能。
多因素助推二級市場火熱
科技創新債券二級市場的火熱離不開系列配套措施的精準賦能與長效支撐。
其中,優化做市交易機制成為激活市場流動性的關鍵一步。具體來看,滬深北證券交易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服務新質生產力的通知》提出,支持科技創新債券質押融資,質押折扣系數可以在債券各檔位對應折扣系數取值基礎上適當上浮,并適度降低科技創新債券納入基準做市券門檻。
同時,信用增信體系的完善有效緩解了科技企業輕資產、高風險與投資者風險偏好之間的矛盾。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和專業信用增進、擔保機構開展信用保護工具、信用風險緩釋憑證、信用違約互換合約、擔保等業務,支持科技創新債券發行和投資交易;另一方面,央行將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并與地方政府、市場化增信機構等合作,通過共同擔保等多樣化的增信措施,分擔債券的部分違約損失風險。
此外,市場預期的改善更是助推二級市場熱度的重要因素。隨著政策“組合拳”的落地,投資者對科創領域的長期發展前景信心顯著增強。科技創新債券二級市場正加速形成“政策利好—預期改善—資金流入—活躍度提升”的正向反饋機制,市場熱度不斷攀升。
展望未來,為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債券二級市場的活躍度,馮琳表示,可參考國際經驗,通過增加限制性條款(債務限制、資產出售限制、控制權變更限制)等方式,進一步加強投資者保護。
劉祥東提示,需要充分認識到科技創新債券存在的信用風險,破除“剛性兌付”的市場預期,通過建立專業獨立的信用評級機制和科技價值評估模型,客觀揭示不同科創主體的信用差異,充分發揮市場化風險定價功能,確保投資者獲得與風險等級相匹配的合理收益,從而推動科創債市場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23:53 | 長華集團獲新能源車企定點開發 預... |
23:53 | 云頂新耀首席執行官羅永慶:聚焦前... |
23:53 | 萬科年內第六次獲深鐵集團借款 累... |
23:53 | 東軟集團:思芮科技已納入公司合并... |
23:53 | 讓折疊屏成為用戶“主力機” 榮耀... |
23:53 | 商業航天駛入發展快車道 相關概念... |
23:53 | 阿洛酮糖成為新食品原料 我國代糖... |
23:53 | 楚天科技:以“中國智造”賦能全球... |
23:53 | 邁向高質量發展 多個行業掀起“反... |
23:49 | 超千家機構調研上市銀行 寧波銀行... |
23:49 | 年內險資舉牌18次 接近去年全年水... |
23:49 | 券商上半年斥資超20億元回購股份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