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何文英
“近年來,在我國食品安全領域,規模龐大的職業打假人采取專業化、企業化、網絡化的打假方式,對食品企業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投訴舉報,提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迫使企業和解,從而獲得高額賠償。惡意投訴舉報和復議訴訟,對市場秩序、監管部門和法院的正常工作都造成了很大沖擊,部分中小食品企業因此陷入發展困境。”近日,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對規范職業打假、保障中小食品企業健康發展提出了建議。
2022年5月份,重慶女子賣150碗扣肉被職業打假人索賠5萬元的新聞引起了廣泛關注。“職業打假人以牟利為目的,知假買假進行索賠,多數投訴是針對食品標簽內容進行的,涉及產品保質期、添加中草藥或藥品、添加劑超范圍使用、營養標簽錯誤等。”張學武認為,這些問題有些并不嚴重,但職業打假人利用懲罰性賠償為自身牟利或借機對商家進行敲詐勒索,無孔不入的職業打假導致一些中小企業不堪重負,經營壓力倍增。
高額賠償和獎勵,吸引了大量職業打假人由產品質量領域進入食品安全領域。據統計,近兩年全國超過17家大型商超企業與職業打假人發生沖突,涉及金額達到數千萬元;大潤發門店每年發生約2000起職業索賠事件。
張學武表示,中小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在面臨大額罰款的前提下,迫于各種壓力,往往選擇與職業打假人協商賠償,使得職業打假人能夠獲得巨大利益,每年超過100萬件以打假、維權為名發起的投訴舉報也干擾了市場監管部門和法院的工作秩序,破壞了營商環境,甚至滋生了犯罪行為。
“必須對投訴舉報進行規范和引導,打擊惡意舉報非法牟利行為,使食品安全投訴舉報在法治范圍內運行。”張學武建議,第一,要完善投訴舉報立法,嚴格規范投訴舉報行為。建議修改相關法律法規,由監管部門和法院結合具體案情判斷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是否給予賠償,對惡意投訴舉報行為進行程序限制和責任追究。
第二,完善對食品安全投訴舉報行政執法。市場監管部門建立統一的市場監管投訴舉報信息管理系統,嚴格落實實名舉報制度,實現統一處理,統一告知,并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將職業打假人信息與司法、法院等部門共享,及時發現以打假為業謀取利益的個人或團體,對這些人舉報的內容,除可能涉及食品安全或其他重大事故外,一般不支持索要舉報獎勵的行政復議。
第三,完善投訴舉報審判,妥善解決投訴舉報糾紛。法院要支持市場監管部門的正當執法行為,對職業打假人的惡意索賠行為進行遏制和懲戒,堅決遏制職業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為。建議將“知假買假”行為定義為普通民事合同行為,受民法典調整,而不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懲罰性賠償,其投訴按合同違約退貨退款處理。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