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孫文青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學科交叉融合不斷發展,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證券日報》記者從格科微獲悉,今年,全國政協委員、格科微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趙立新將重點關注建立科研經費長期跟蹤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格科微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趙立新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近五年來,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穩步增長,并在2022年總量首次突破3萬億元。
趙立新表示,國家投入大量研發經費,對科技發展是重大利好。但是,盡管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企業之間存在差異,多年來,我國研發經費的科技成果的轉化情況、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貢獻等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對此,趙立新建議,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基礎研究。基礎研究有其固有的特點:不“燒錢”,但“燒腦”;強調個體創造力;周期長、不確定性強。因此,在基礎研究領域,除了極個別重大項目,建議降低項目額度,拉長項目周期;簡化流程,避免結果導向,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研究過程的記錄。
其次,在趙立新看來,建議相關部門重點發力強鏈補鏈的應用研究:一是通過強鏈補鏈,守住產業的安全底線;二是通過理論與產品同時推進,實現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同時,趙立新建議,建立長期跟蹤評價機制,相關管理部門加快推進對科研項目成果及經費使用(基礎研究除外)的績效評價,構建評價體系,制定評價方法。具體來看,趙立新提出,建議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科研項目數據庫,根據項目的大小及重要性,進行5年-10年長跨度的跟蹤和評價。在評價指標上,建議與GDP、稅收和創造就業崗位數量掛鉤;同時,對資金使用效益差、經濟效益差的項目主體,設置“黑名單”,并進行問責和懲罰。
趙立新還提出健全企業“出題人”和科研“解題人”雙向奔赴的機制建議。“我國實體企業往往無暇顧及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這在行業領軍企業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創新驅動發展是我國科技企業贏得國際競爭的關鍵。”他表示,建議相關部門建立拉通企業需求和科學研究的機制,引導科技人員面向市場、面向企業承擔科研課題,鼓勵科研人員與企業聯合開展契合市場前景前沿性研究,實現科技成果高質高效轉化。
(編輯 閆立良)
09:56 | 美諾華上半年凈利預增超140% 營收... |
09:35 | 凝聚全球青年生態保護智慧 華泰公... |
08:51 | 日發精機海外子公司被銀團接管 企... |
23:53 | 長華集團獲新能源車企定點開發 預... |
23:53 | 云頂新耀首席執行官羅永慶:聚焦前... |
23:53 | 萬科年內第六次獲深鐵集團借款 累... |
23:53 | 東軟集團:思芮科技已納入公司合并... |
23:53 | 讓折疊屏成為用戶“主力機” 榮耀... |
23:53 | 商業航天駛入發展快車道 相關概念... |
23:53 | 阿洛酮糖成為新食品原料 我國代糖... |
23:53 | 楚天科技:以“中國智造”賦能全球... |
23:53 | 邁向高質量發展 多個行業掀起“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