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桂小筍
“目前,我國ESG服務業中,經驗豐富、專業覆蓋度廣的領軍人物不足,跨ESG的專業實踐型人才稀缺。”3月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畢馬威中國顧問李慧瓊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建議發揮人才集聚優勢打造ESG服務業高地。
近年來,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被全球監管部門、機構投資者廣泛采納并應用于企業綜合價值分析,ESG投資、披露及氣候風險、機遇、碳市場等衍生的各類ESG服務需求急劇攀升。
2022年度畢馬威ESG披露調查報告顯示,全球前250強企業的ESG披露率高達96%。我國雖尚未實施ESG強制披露政策,但截至2023年6月底,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1738家獨立披露ESG社會責任報告,是2017年披露數的2倍。
當前,我國ESG需求仍在起步階段,國內碳市場、ESG標準、體系結構等與國際互通互認尚待時日,ESG服務業態處在逐步深化和多元化初期,國際化水平有待提高。
對此,李慧瓊建議,首先,建立國際化交流平臺,積極參與國際準則制定??梢劳鞋F有ESG研究院、綠交所等平臺,率先研究并規劃ESG制度體系,同時積極參與ESG國際交流,主動參與國際標準和規則制定,促進形成兼具國際性與中國特色的ESG制度體系。
其次,以信息披露為突破點,推動信息披露標準化。建議金融監管部門與國家幾大交易所聯動,參照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披露準則,結合中國實踐,發布ESG信息披露和評級指南,推動ESG報告使用第三方鑒證,公布ESG評級結果。
第三,率先制定ESG服務業規范,打造ESG服務業品牌。結合ESG服務需求,制定ESG服務業規范,建立ESG全生態鏈優質服務資源管道。
第四,構建“產學研”模式,加強人才培育。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市可考慮率先在高校設立ESG專業培養體系,填補該領域專業培養空缺。ESG研究院、高校及服務機構可聯合提供專業培訓,補充強化市場需求人才。相關服務企業、高校和研究院可簽署戰略合作,構建“產學研”新模式。
最后,制定ESG專業服務人才儲備機制。設立ESG專項人才招聘政策,吸引和留住專業人才,填補ESG服務人才缺口,構建ESG人才高地。
(編輯 上官夢露)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