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張騫爻 李映泉
在這一場舉國上下參與其中的脫貧攻堅運動中,作為資本市場中流砥柱的上市公司不能缺位。“欲致其高,必豐其基”,除了捐錢捐物,上市公司更是以自己的產業結構、人才優勢以及資源特點向貧困地區注入活水。近三年,我國上市公司參與精準扶貧的數量與投入金額不斷上升。投射到上市公司本身,企業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工作,將獲得地方政府支持、受益者的良好評價,進而提升企業的無形資產如美譽度和市場價值。在此過程中,更是涌現出了許多生動故事,為幫扶工作增添溫情底色。
人才扶貧帶動頭羊效應
在脫貧攻堅中,人才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扶貧先扶智”是很多上市公司幫扶工作中的基本理念。
以平安銀行為例,公司聯合中國扶貧志愿服務促進會開辦“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通過“培訓、培育、培養”三步曲,致力于幫助貧困地區培養一批帶領貧困群眾共同致富的骨干力量,為人才“筑巢”,為地方“引鳳”。
2019年1月,平安銀行啟動建設扶智培訓體系,從黨建引領、基層黨組織建設出發,采取專題知識講座、示范基地參觀及產業對接會等多種形式,教授學員們淺顯易懂的農業技術、互聯網營銷基礎知識和企業管理理念。
據介紹,陰山優麥項目作為平安銀行扶貧的重點項目之一,在致富帶頭人武曉等代表的幫助下,實現了從0到1的飛躍發展,于2018年已帶動1087戶貧困戶脫貧,2019年則帶動戶均增收2406元。如今的內蒙古陰山種植基地,金色麥浪隨風涌動,一派豐收景象。
這樣的扶貧模式得到大規模復制。平安銀行在深交所互動平臺上向投資者表示,公司精選致富帶頭人產業成果“貴州雷山銀球茶”和“安徽岳西翠蘭茶”,打造為平安扶貧好茶“好事成雙”,助力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品牌打造。
消費扶貧傳遞資本溫度
左手扶貧產業,右手幫扶消費市場,消費扶貧是緩解當地產品滯銷、促進扶貧產業持續發展的有效舉措。
據悉,王老吉在貴州籌建刺檸吉產業基地,推出了當地特色產品刺檸吉復合果汁飲料,通過品牌賦能、龍頭帶動的方式,王老吉迅速建立并提升刺檸吉產品的知名度。并向全社會發放價值2億元刺檸吉扶貧消費券,以此來促進消費、拉動經濟,以消費扶貧持續帶動貴州刺梨產業發展。據王老吉內部人士介紹,刺檸吉系列產品在2019年總銷售額超過1億元,采購刺梨原液約500噸,帶動相關農戶及務工人員超過2000人增收致富。
與王老吉類似,永輝超市也利用自身的龍頭優勢,搭建起“貧困地區+超市門店”扶貧商品銷售直通車。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上半年從國家級貧困縣采購的特色產品合計達4.5億元。疫情期間,永輝超市還啟動“線上助農計劃”,通過永輝社區團購平臺“永輝社區GO”開辟助農新通道。
除此之外,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巨頭也參與到消費扶貧直播專區相關工作中,以線上直播形式帶動扶貧產品銷售。
電商扶貧助力鄉村振興
扶貧之路將城市與鄉村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2019年,發改委印發的《關于支持推進網絡扶貧項目的通知》提出,要扎實推進農村電商的發展。
政策推動下,電商巨頭們相繼“下沉”探索電商扶貧新模式。自2015年起,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已開始大舉“下鄉”,后起之秀拼多多更是創新了“拼農貨”體系,讓小農戶對接上大市場。
毋庸置疑,電商平臺對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帶動當地就業等具有積極作用。自2015年8月起,樂山電力對口駐村幫扶峨邊彝族自治縣新場鄉星星村。為了激發貧困戶脫貧奔康的持續主動性,樂山電力結合村情民意,大膽創新,創立了“來自星星的山貨”品牌,打造電商平臺村級服務站、文化設施建設等扶貧項目。同時,還將“農戶+合作社+食品廠+電商”串珠成鏈,為當地村民代賣農特產品、代購農業生產資料和生活用品,降低農民的采購成本,實現了“工業品下鄉”。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扶貧方面,上市公司“百花齊放”,既造福社會又合作雙贏。脫貧摘帽不是終點。幫扶之外,社會主義新農村從“脫貧攻堅”走向了“鄉村振興”。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