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伊始,國際油價不甘寂寞,繼續沖擊百元大關。2022年初僅為75美元/桶美國WTI原油,到了2月中旬已經突破至90美元/桶上方,歐洲布倫特油價也已經接近95美元/桶。隨著俄烏局勢緊張以及當前國際原油市場供需形勢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們認為油價會超過一百美元的關口,一些分析師甚至認為俄烏沖突進一步升級將導致全球油價提升至120美元/桶。
眾所周知,地緣政治風險一直都是影響原油價格短期波動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后金融危機時代,在全球政局不斷演變的環境下,地緣政治事件對原油市場的影響更加凸顯。
本輪國際油價持續上漲,除了國際石油需求逐步恢復以外,俄烏緊張局勢及其誘發的市場炒作情緒功不可沒。因此,對后期油價走勢的分析還是要重新審視市場背后的盤根錯節的多空力量變化。
首先來看一下2022年全球原油供需的最新態勢。繼美國2021年GDP實現了5.7%的增長后,預計2022年經濟增長可能達到4.2%。而世界銀行《全球經濟展望》預計2022年全球增長將會放緩至4.1%,雖然這不足以彌補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但是大多數地區的經濟增長將會恢復到疫情前十年的平均水平。歐洲多國近期逐漸放松防疫措施,如瑞典取消了所有的限制措施并停止大部分新冠檢測,英國政府也將會在本月底取消強制隔離措施。這一系列變化必然會增加全球原油市場的需求。
從供給側來講,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二月份的短期能源展望指出,OPEC成員國沒有達到計劃的供應是導致近期市場緊張的一個重要因素。即使美國原油生產已經達到2020年4月以來的最高點,仍無法在短期內補充不斷降低的庫存,從而成為支撐油價在高位運行的內生動力。
全球原油庫存緊張的局面可能要延續到2022年的第二季度后。OPEC+、美國以及其他產油國都在不斷增產,以應對不斷增長的全球石油消費。作為反映未來原油產量的重要指標,美國貝克休斯公司(BakerHuges)發布的每周運轉的鉆井平臺數不斷攀升。2月11日的美國數據相對于上周增加了22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38個;而國際上的運行數量也相對去年一月份增加了164個。
此外,伊核談判重啟也有望改善國際原油市場當前的局面。據報道,伊朗在明年的預算草案中將石油出口收入預測提高了近三分之一。如果美伊雙方能夠達成協議、降低對伊朗的制裁,更多的伊朗原油將可以進入全球市場,從而增加供給。
其次,原油市場的走勢也會受到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高油價與前期美元的超發有很大關系。當前,美國國債已經突破30萬億美元。今年2月10日,美國勞工部發布數據顯示一月份通脹達到7.5%,創40年來的新高,美聯儲加息預期強烈。雖然加息政策對美國通脹和美元的影響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但是美國退出量化寬松,美元相對于2021年會有較大提升,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抑制油價的進一步增長。
第三,各國氣候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帶來的相關影響。為應對氣候危機,各國紛紛做出碳中和的承諾,并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其中一個重要的舉措就是停止新的化石能源投資。國際能源署(IEA)特別報告《2050年凈零排放:全球能源部門路線圖》指出如果各國要實現本世紀中葉的碳中和承諾,投資者不應該為新的化石能源項目提供資金。
2020年底,丹麥計劃到2050年時結束北海的一切石油和天然氣生產。歐洲主要石油公司基本都制定了放棄油氣主業,如BP、殼牌和其他一些能源公司紛紛出售油田,投資可再生能源。誠然,解決氣候危機需要強力的政策手段,然而激進的能源轉型政策所帶來的能源現實問題卻不容忽視。
日前國際原油市場供需不均衡以及高漲的價格與能源轉型不無關系。在長期可持續發展戰略與短期市場穩定之間的均衡將是考驗全球各國氣候危機應對能力和能源治理水平的關鍵。經歷了去年下半年的能源短缺和潛在的能源危機,世界主要經濟體在能源政策平衡上已然有所顧及,這些政策的推進也將直接影響到投資者對市場的預期以及后市油價的走勢。
本輪高漲的油價給國際石油公司帶來了巨額的收益。據Bloomberg估計,以埃克森、雪佛蘭、BP等為代表的五大石油巨頭在2021年的第四季度得到了310億美元的凈收益,超過了過去九年間的任何一個季度。這很顯然并不符合能源轉型的預期目標。高漲的油價會進一步傷害受疫情影響的全球經濟,也會加劇能源貧困,從而導致社會福利損失。
除了石油巨頭,沒有誰是繼續高漲的油價的受益者。高油價對俄羅斯利好,不符合美國的利益。高油價會加速能源轉型,對于產油國長期也是利空。因此,油價沒有繼續高漲的基礎。然而,由于國際油價背后的盤根錯節,其中因素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國際油價的走勢撲朔迷離。各國的經濟復蘇以及低碳能源轉型之路都要準備好應對平陂往復。
(張大永系西南財經大學經濟管理研究院教授;姬強系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施訓鵬系悉尼科技大學教授、碳排放權交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和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三位都是國際能源轉型學會執行理事)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