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方因素促進下,年內ETF份額與規模雙雙異軍突起。業內人士認為,隨著ETF成為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資產配置選擇,市場熱度還將會持續提升。
ETF迎來大爆發
在A股表現不佳,權益產品銷售不盡人意的市場環境下,ETF受到資金追捧,規模逆市增長。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這不僅跟當前市場估值較低、ETF自身特點有關,也受投資者相關理念深化以及基金公司大力宣傳等因素影響。
在華安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高級總監許之彥看來,A股經過幾輪調整,大多數指數已到達歷史估值低位,而且盈利增長穩定,監管環境的改變使得機構投資者占比增加,獲取高于指數的收益愈來愈困難。ETF基金不僅成本低、便捷高效,還具備運作透明、交易靈活等優點,成為眾多機構加倉A股的首選。
“當前市場估值比較具有吸引力,滬深300市盈率不到11倍,創業板市盈率僅30倍;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市盈率也僅在10倍左右,投資價值凸顯。”南方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經理羅文杰表示,在A股市場當前監管趨嚴、“雷”股頻發的背景下,ETF分散化投資的特性有助于降低個股風險集中度,其風控效果獲得了投資者的認可,更多的投資者了解到ETF投資透明、風險分散、緊跟市場、費用低廉的優點,建立起指數化投資的理念,也更加傾向于選擇ETF產品進行投資。
華泰柏瑞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監柳軍認為,ETF是今年公募產品的一大亮點,很多公司加大了在特色產品方面的宣傳力度。
除了市場估值和ETF自身優勢,易方達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副總經理張勝記認為,這跟大資管新規的促進作用也有關。“新規鼓勵各類資管計劃投資基金等標準化產品,限制非標準化金融產品的多層嵌套,ETF作為最為標準化、透明化的基金產品,明顯受益。”
平安基金ETF指數投資部總監成鈞還指出,近期ETF加速流入,機構投資者是下半年ETF增持的主要投資人。“伴隨著個股股權質押風險的暴露,以及出于市場對大機構買賣個股的輿論影響考慮,一些機構投資者的持倉策略可能發生了變化,逐步從投資個股轉向投資ETF。”
機構看好國內ETF
未來發展空間
上述業內人紛紛表示ETF前景可期。羅文杰指出,無論是大牛市還是股災,美國市場上的資金都持續從主動股票基金轉移到指數基金,尤其是場內交易的ETF。隨著A股市場的逐漸成熟,養老金、公募FOF及銀行理財資金入市,機構投資者占比提升,ETF跟蹤精準、交易便捷、持倉透明的優勢會更加受到投資者的青睞,ETF作為工具化投資標的前景不可限量。
柳軍也表示,國內ETF誕生以來,經歷了一段較長時期的瓶頸期,整體規模增長不大。“今年ETF成功突圍,而且這僅僅是個開始,相信ETF一定會隨著市場有效性提升得到更大發展。”
成鈞指出,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發展和機構投資者的不斷成熟,被動化投資熱潮也正在中國出現。對標美國來看,2018年9月美國ETF的規模為3.7萬億美元(約25萬億美元),而目前中國ETF的總規模僅不足4000億元,不足美國ETP規模的2%,這意味著,中國的ETF市場仍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我們相信,未來還將有大量投資資金會流向中國的ETF。”
許之彥稱,中國資本市場正在發生深刻地變化,國內A股市場已經基本具備ETF大發展的條件。首先,隨著A股的擴容、監管加強、信息傳播效率提升,以及機構投資者增加,市場的有效性大幅提升;其次,國內機構投資者的占比快速提升;再者,隨著國內養老稅收遞延,FOF及養老目標基金的推出,都將為國內ETF發展注入長期資金和活力。在他看來,國內A股ETF處在歷史發展的重要機遇。
張勝記也表示,公募基金發展20年,指數基金的占比逐步提高。ETF產品特點清晰、結構合理,有良好的投資屬性和交易屬性,也是被動型產品的重要載體,未來一定會發展非常迅速且空間巨大,易方達基金看好ETF產品在國內的長期發展前景。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