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公募基金“規模戰”逐漸升溫。在主動偏股基金表現欠佳以及貨基收益率逐漸下行的背景下,今年公募拼規模的主力落在了債券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兩大品種上。部分爆款產品可能成為決定基金公司規模排名的“勝負手”。
發力債基和指基
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今年權益類市場不景氣,股票型基金喪失戰斗力,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率也從4%左右一路下滑到3%以下。以往不被重視的債券基金和指數基金今年成為了多家公司“火拼”的重點。
“債券基金主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以機構定制的純債基金為主,另一部分是中短債基金。”該人士說,今年純債基金業績表現搶眼,平均收益率達到4%~5%甚至更高,成為機構青睞的標的。而兼具高流動性和低風險的短債基金則取代貨基,成為資金熱捧的品種。
另一家中大型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也告訴記者,今年年終規模沖刺主要發力在債券基金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上。“指數基金一般具有龍頭效應,年內流入ETF市場的資金超過千億,這一增量足夠撼動公募的規模排名格局。”
伴隨債券市場規模的擴大,基金公司在債券基金上的布局也更加深入,部分產品首募規模喜人。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坦言,指數基金“強者恒強”特征非常明顯,雖然該公司旗下指數基金受到渠道部力推,但規模上難見成效,而中短債基金吸引了資金申購,規模增幅明顯,“臨近年底,渠道部還在進一步發力中短債基金和純債基金。”
多位接受采訪的基金公司人士也指出,與往年規模戰將貨幣基金作為重點不同,今年火力主要集中在債基與指基。固收投資能力較強的公司多發力于債券指數基金,中小型公司則多聚焦于中短債基金或純債基金。
爆款產品成勝負手
在監管淡化貨幣基金規模,主動權益類基金銷售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基金公司規模排名的勝負手或由債基及指數基金等部分爆款產品來決定。
從截至三季度末的數據來看,非貨幣資產規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中,前三大基金公司非貨幣資產規模均超過2000億元,其中,易方達基金以2453.15億元居首,博時基金和華夏基金分別以2242億元、2208.86億元緊隨其后。四季度以來,幾大龍頭ETF持續有資金流入以及部分爆款債基的發行,年末規模排位賽仍存懸念。
從新發基金來看,10月份以來,市場上出現了多只“現象級”產品。例如,10月下旬成立的3只央企結構調整ETF,總募集份額將近500億份,其中,博時央企結構調整ETF和華夏央企結構調整ETF均達到百億級別,分別為252.22億份和158.88億份;廣發中債1-3年國開債指數基金發行一天即結束募集,募資超200億元,成為年內首募規模最大的固定收益類基金。
此外,近期成立的銀華中短期金融債、海富通上證10年期地方政府債ETF、國投瑞銀順祥定期開放、國聯安增裕一年定開純債和國聯安增富一年定開純債等產品,首發規模均超過50億份,南方1~3年國開債和中銀中債3~5年期農發行規模也超過40億份。
“臨近年底,多家大型基金公司都在發力債券指數基金或ETF,甚至與中短債等多管齊下。華夏基金正在發行華夏中證四川國改ETF,博時基金即將推出業內首只跟蹤3~5年口行債指數基金等,這些債基雖然不是機構定制,但大多是機構主導認購,首發規模值得期待。”上海一家公募渠道部人士表示。
此外,華夏、匯添富、中銀、易方達和南方等大型基金公司近期均有短債基金發行或即將上市。
除了大公司“火力全開”,今年債市走牛以及被動指數化投資熱潮興起,也讓諸多中小型基金公司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例如金鷹基金旗下的金鷹添瑞中短債基金,去年底規模不過10億元左右,到今年三季度末已躍升至128.49億元,加上9月份成立的金鷹添祥中短債基金,這兩只產品為公司帶來了近130億元的規模;平安基金年內發行了多只ETF基金和債基,合計也帶來了逾百億份的規模,該公司近期還將發行平安中證5~10年期國債活躍券ETF和平安中債中高等級公司債利差因子ETF兩只產品。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