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銀瑞信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ETF(下稱“工銀瑞信灣區ETF”)的獲批,公募基金對粵港澳大灣區(下稱“大灣區”)的投資布局已“蔚然成風”。在公募人士看來,在經濟規模貢獻度、產業鏈完整性、公司競爭力等方面,大灣區表現出了較高的投資價值。而從各指數成分股占比與灣區企業研發投入占比來看,灣區聚集的科技巨頭或將是本輪科技行情的主要標的載體,尤其是5G領域。
紛紛布局灣區ETF
工銀瑞信灣區ETF跟蹤的灣創100指數是粵港澳大灣區系列指數的核心旗艦指數,成分股包括騰訊控股、中國平安、美的集團等100只在深滬港交易所上市、納入互聯互通標的灣區實力標的。實際上,早在今年4月9日灣創100指數發布時,多家公募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灣創100指數對公募基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會在指數發布后及時推出相關基金產品。其中,有基金經理直言:“灣創100指數列出100只龍頭個股,為投資者遴選大灣區主題相關投資標的提供了方便。”
記者跟蹤發現,在隨后的5月和6月,就有南方基金、建信基金、工銀瑞信基金等多家公募上報了跟蹤灣創100指數的ETF產品。記者查閱證監會官網獲悉,除了已獲批的工銀瑞信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ETF,目前仍有約10只灣創100指數ETF在排隊申請。
實際上,“大灣區科技與金融巨頭聚集,一直以來都是經濟創新重鎮。公募通過指數產品和主題產品來捕捉區域行情,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了。”深圳某公募人士指出。
記者梳理發現,早在2017年7月,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就發布了中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主題指數系列。而同在灣區內的平安基金,其旗下的平安中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主題ETF已在2018年12月正式獲批,成為國內首只粵港澳大灣區主題ETF基金。同時,記者從招商基金處獲悉,由于看好大灣區國家戰略和科技創新發展方向,該公司近期已上報了跟蹤恒生滬深港通大灣區創新精選50指數(下稱“滬港深通灣創指數”)的ETF產品。
投資價值凸顯
招商基金全球量化投資部投研人士對記者直言,根據今年2月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經濟發展引擎,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數據顯示,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為10.87萬億元(在全國GDP總量90.03萬億元中占比12.07%),與同期的韓國經濟總量相當。其中,互聯網科技龍頭匯聚的深圳排名第一,以2.42萬億元貢獻了22.26%的經濟規模;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則以2.40萬億元的經濟規模排名第二,灣區經濟占比為22.1%;而擔任著綜合交通樞紐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的廣州,則以2.29萬億元的規模排名第三,經濟占比為21.06%。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將是未來15年左右國家的關鍵發展戰略之一。”平安基金ETF指數投資部總監成鈞分析指出,大灣區產業鏈完整性較強,目前已初步形成集散化、差異化的發展模式。其中,香港和澳門在金融、醫療、旅游、博彩等行業存在明顯優勢,具有較強輻射性;而珠三角地區的9個灣區城市制造業基礎雄厚,不僅彌補了港澳地區產業“空心化”,還初步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
截至目前,粵港澳大灣區上市公司數量已超過1800家。而從2019年世界500強名單來看,灣區內有20家企業上榜,超過舊金山灣區的11家,其中還有中國平安、招商銀行和騰訊控股進入了盈利排行榜前50名。
這帶來了顯著的投資價值效應。Wind數據顯示,從2017年6月30日至2019年6月28日,灣創100指數累計收益率為18.21%,高于同期滬深300指數和上證50指數的累計收益率4.33%與14.93%。截至8月13日,在運作的粵港澳大灣區主題基金已有42只,累計規模達357.41億元,成立以來平均回報高達40%。其中,成立于2014年4月份的安信價值精選最新單位凈值為2.68元,成立以來的回報率達到了167.8%。
科技行情的主要載體
“除了傳統的地產基建、交通運輸和金融服務業外,具有標桿意義的高新科技業更是灣區的重要投資機會所在。”成鈞指出,灣區(尤其是深圳)聚集了大批科技創新企業,這使得灣區具備了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現實基礎。
以招商基金申請產品跟蹤的滬港深通灣創指數為例,上述招商基金全球量化投資部投研人士指出,該指數的成分股分布在滬港深三地的工業、消費品制造業、公用事業和信息科技業四個行業,其中信息科技業占比最高達到了36.64%。“科技創新是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方向,科技創新能力強的企業有極大概率在未來獲得超額收益。整體來看,該指數具備較好的投資價值。”
中金公司在粵港澳大灣區主題策略報告中指出,早在2017年,大灣區(剔除港澳)的全社會研發強度就已達到了2.9%,高于全國水平的2.1%。其中,灣區內有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自企業,而全國的這一比例還不到77%。
“灣區聚集的科技巨頭,將是本輪科技行情的主要標的載體,尤其是在5G領域。”有基金經理對記者指出,5G的投資領域可分為設備、終端、內容三大段。而隨著5G網絡在這兩年的逐漸鋪開,明年可能會迎來換機潮,再往后則是大規模的內容與場景應用。“之前享受到3G與4G發展紅利的科技巨頭,依然會是5G行情中的主要力量。目前是投資5G終端和內容的好時機,尤其是面向消費端的科技標的。”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