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曹雯璟
近期大盤震蕩加劇,“碳中和”概念卻站上風口,碳中和指數月漲幅達18%,相關基金表現可圈可點。多位基金經理表示,受益政策利好,“碳達峰、碳中和”或將成為貫穿今年全年的投資主題。
“碳中和”概念基金亮眼
目前跟蹤環境治理指數的基金有3只,均為上市開放式基金(LOF),其中,交銀中證環境治理、匯添富中證環境治理A近1個月收益率超15%。
在主動權益基金中,名稱含“節能”“環保”“低碳”字樣的基金共計24只(A/C分額分開計算),近1個月收益排名靠前的有諾安低碳經濟A、景順長城低碳科技主題等,收益率分別為5.18%、2.06%;近1年收益排名前三的匯豐晉信低碳先鋒、華夏節能環保、易方達環保主題,收益率均超過93%;近5年收益排名前三的富國低碳新經濟A、嘉實環保低碳、景順長城環保優勢,收益率均超過191%。
此外,近期“碳達峰、碳中和”主題火爆,也帶火了相關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其中,國泰中證鋼鐵ETF在2月18日到3月19日期間獲得3.17億元凈買入,規模增至5.36億元;近1個月,中融國證鋼鐵、鵬華國證鋼鐵行業、國泰中證鋼鐵ETF及其聯接基金的收益率均超18%。
3月19日,易方達中證新能源ETF、華夏中證新能源ETF上市。此外,還有多只和“碳中和”概念相關的基金已審批待發行,如博時新能源汽車主題混合、易方達中證內地低碳經濟主題ETF等。
公募看好相關投資機會
近期“碳中和”概念脫穎而出,相關基金表現出抗跌性。興業研究精選混合基金經理鄒慧表示,去年9月,我國宣布將在2030前達到“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意味著我國能源系統要從以化石能源為主導轉變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導。盡管實現這一目標面臨著巨大挑戰,但鑒于我國政府強有力的執行力以及企業行動的積極性,我國有信心實現“碳中和”目標。在此過程中,相關領域的優秀公司將迎來巨大的戰略機遇。
匯豐晉信低碳先鋒基金經理陸彬認為,新的結構性牛市主線可能是“碳中和”板塊。他指出,“碳中和”主要分為兩塊,一是屬于改變能源結構的新能源行業,二是控制供給和產能來減少碳排放的部分傳統周期行業龍頭,涉及能源和資源的回收。“周期+新能源”的投資組合,給自己的基金配置帶來了風格和行業的均衡性。
鄒慧認為,實現“碳中和”的重點領域包括電力、交通、工業、材料、建筑等行業,可以重點關注的細分機會有技術不斷迭代的光伏行業、成本不斷下降的電動車行業,以及鋼鐵、水泥、建筑等傳統行業的循環利用應用以及碳捕捉和碳封存等負碳排放技術。
陸彬提到,當前碳排放結構中,近一半是由傳統能源發電貢獻的,“碳中和”達標離不開能源結構的改變,必須提升新能源發電的比例和應用范圍。因此,風電、光伏、儲能和電動車等新能源行業有望迎來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此外,傳統順周期行業對于衣食住行以及工業生產來說仍是必不可少的基礎產品,但順周期行業是排碳大戶,未來可能通過供給側結構優化和節能減碳新技術,提升行業門檻,這有利于具備技術優勢和一體化的龍頭企業,也有望降低周期行業的盈利波動性,從而改變整個行業的基本面趨勢和估值體系。
國泰鋼鐵ETF基金經理徐成城認為,鋼鐵行業是“碳中和”主題現階段投資首選。目前鋼鐵行業碳排放占比達到15%,是相應碳中和目標的首要著力處,供需缺口帶來的價差將使得鋼鐵企業的毛利和利潤表現有極大的成長。此外,目前鋼鐵行業估值較低,3%~4%的股息率也帶來了較高的安全邊際。其他與“碳中和”相關的主題,如光伏、風電、動力電池等,一方面由于技術的進步使得其邊際成本不斷下降,另一方面其需求也不斷增長,可以通過長期的較高速度的增長來消化其短期較高的估值,從長期來看也具有較好投資機會。
華夏新能源80ETF基金經理趙宗庭認為,全球市場順勢而上,國內光伏企業有望充分受益。自2010年全球光伏裝機步入10GW后的十年時間里,無論是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的主產業鏈,還是輔材端的膠膜、玻璃等,都在一輪輪行業洗牌中完成了國產替代。中國光伏在全球占據非常有利的競爭地位,市場遍布全球,市占率超過70%。長期看來,光伏有望持續繁榮,國外市場發展空間廣闊,中國的光伏產業鏈將持續受益。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