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權投資市場有兩個比較火的消息:一個是上星期A股公司協鑫能科宣布要和中金資本合作發起設立一只以“碳中和”為主題的產業基金,總規模不超過100億元,首期規模約40億元;另一個是遠景科技要和紅杉中國共同成立總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的碳中和技術基金,投資和培育全球碳中和領域的領先科技企業。
不久之前我們還在討論說,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對于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顯然熱情更高,因為他們希望對可能影響股價的信息進行更大程度的披露,從而減少資產的風險暴露,相比之下一級市場的ESG投資推動起來更困難一些。
這不,一邊是背景實力雄厚的“國家隊”,一邊是國內的頂級VC,大家紛紛出手,也釋放出了足夠重磅的信號:碳中和正在成為塑造新型投資模式的有力工具。在全世界范圍內,包括基金在內的金融工具都頻頻被應用于實現碳中和,不僅會徹底改變傳統基金的投資方式,也將進一步促進ESG基金的繁榮。
之所以這么說,不是單純因為這兩只基金的設立,而是這一兩年來各方面綜合傳遞出的信號。今年年初,全球最大的資管公司貝萊德發布了年度致客戶信和致全球CEO信,其中有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氣候變化將改變全球資產配置格局。
放眼全球,2008年6月推出、跟蹤標準普爾全球清潔能源指數的iShares全球清潔能源ETF(ICLN)總資產已從2020年年初的7.6億美元飆升至今年的108億美元,漲幅超過13倍,令人咋舌。
在國內市場,從3月初至今,碳中和指數上漲超過11%,相關主題基金和指數基金也不斷有資金涌入。還有其他金融工具例如綠色債券和社會債券等,也被各國政府和企業作為融資手段廣泛應用。
這反過來也促進了傳統基金投資方式的轉變。一些國際資管巨頭已經開始將化石燃料公司從資產中剝離,還有一些會在股東大會上因為氣候相關問題對被投企業的管理層投出反對票,這些變化值得關注。
筆者曾在采訪一家大型母基金總經理的時候問對方:“是否會因為GP或者被投公司不符合ESG的相關要求而否決這筆投資?”對方明確地表示肯定,但他也坦誠地說,目前一級市場股權投資的難點在于如何界定是否違背了ESG的要求,相關標準比較模糊,數據也不如二級市場透明。
隨著碳中和基金、ESG相關基金的不斷推出,隨著越來越多機構發布碳中和行動方案、行動倡議、戰略聲明等等,無論是對于信息披露的意愿和質量,還是投資框架與評價標準,都會在反復實踐的過程中得到完善。通過資本的力量來推動構建低碳綠色的新產業生態,不再只是一個構想。
此外,頭部機構積極參與相關主題基金的設立、踐行綠色投資理念等,給其他行業機構也起到了表率作用,目前還有多家大型機構表示正在籌建碳中和基金。這些基金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專注于“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引導下的產業價值發掘和布局,必定會給行業帶來火熱的氛圍。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要流于表面和形式,為了“碳中和”而強行扯上綠色投資,那就大可不必了。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