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股權激勵再下一城!
中歐基金近日發布股權變更公告稱,員工持股比例已超過50%(含員工持股平臺)。
公募股權激勵之風興起于2013年,除了創金合信基金、前海開源基金等先行者外,近年來南方基金、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等頭部公募也已“試水”。
中歐基金員工持股超50%
中歐基金近日發布股權變更公告稱,公司股東北京百駿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百駿投資”)將持有的20%股權轉讓給個人股東。該次股權變更已辦理完工商變更登記手續。
中歐基金成立于2006年,自2014年起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先后有過三次股權轉讓。除了本次股權轉讓外,2014年中歐基金原股東國都證券和百駿投資各轉讓10%股權給公司核心員工,2017年該公司股東意大利意聯銀行和萬盛基業分別轉出10%和1.7%股權給公司核心員工。通過三次股權轉讓,截至目前中歐基金核心員工持股比例已超過50%(含員工持股平臺)。
從中歐基金的發展來看,員工持股計劃起到了積極作用。數據顯示,2014年底中歐基金管理規模只有254.58億元,到了2015上半年就突破千億元大關。截至2021年二季末,中歐基金非貨基金規模高達3902.04億元,位居全行業第11位。在規模增長的同時,中歐基金也培養出了周應波、葛蘭等一批實力派基金經理。
中歐基金總經理劉建平直言,中歐基金高度重視人才價值,也高度重視人才機制建設,在選人、用人、留人、育人和激勵人方面持續探索,并不斷改進管理措施。人才機制對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影響深遠,也是公司長期業績的保障所在。
實施股權激勵基金公司已超30家
實際上,中歐基金的案例,是公募基金業近年來人才激勵機制創新的一個縮影。
2013年6月起實施的《基金法》第二十二條指出,公開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可以實行專業人士持股計劃,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由此開啟了公募基金股權激勵潮流。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實施股權激勵的基金公司數量,已超過了30家。
政策紅利下,一方面2013年后成立的新銳基金公司,不少已帶著“股權激勵”基因。比如,成立于2014年8月的創金合信基金,是業內首家成立時即實現員工持股的基金公司。截至目前該公司的員工持股比例,已從最初的30%左右提升至了49%。截至今年7月底,創金合信基金公募管理規模超600億元,基金專戶月均管理規模持續排名行業第一。海通證券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創金合信基金權益類基金近2年、近1年的收益率分別為170.08%和80.31%,均排在行業第三位。
另一方面,示范效應之下,成立于2013年之前的基金公司也紛紛“試水”。
2019年7月,南方基金成為“老十家”中首家推行股權激勵的基金公司。其股權激勵方案涉及到了百余名中高層員工;2019年底,易方達基金股權變更獲監管批復,新增了珠海祺榮寶等6家合伙企業股東,合計持有9.39%的股份,公司高管及核心員工共出資1244.2萬元,激勵計劃覆蓋全公司超180人;2020年以來,還有廣發基金等公募加入了股權激勵隊伍行列。
股權激勵機制將持續推進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激勵機制創新是留住核心人才的重要方法。對有能力的人才來說,更傾向在能提供充分發揮空間和足夠激勵的平臺上發光發熱。
創金合信基金總經理蘇彥祝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合伙制之下,員工之間并不是簡單的勞動雇傭關系,也不僅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更是文化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通過這樣一種利益跨期調節機制,把員工團結起來做好企業。
據蘇彥祝透露,未來創金合信基金會每隔一兩年重新評估一次激勵計劃,對員工持股進行內部調整,“一些新來的員工,剛開始時不顯山不露水,但過幾年表現比較突出,我們就會重新評估,納入到員工持股計劃里面來。”
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表示,中歐基金進行股權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治理結構、建立良好的機制,大家一起成為股東,做長期的事情。據悉,未來中歐基金將繼續逐步分批對公司的核心骨干等優秀人才進行股權激勵。
但蘇彥祝也提到,股權激勵并非“靈丹妙藥”。基金公司的長足發展,還要考慮到機制與人才之間的兼容度問題。管理者在做出戰略規劃、確定好組織架構后,還要持續地跟蹤各個崗位的人才匹配度,并持續進行動態優化調整。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