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滬深兩市日內成交額屢次突破1萬億元,投資界對于背后主導交易成因的討論不絕于耳。特別是在9月1日,兩市單日成交額突破1.7萬億元,當日各主要指數振幅卻并不大。對此,多數業內人士表示,或與日內回轉資金較多有關,亦指量化投資中的高頻T0策略。而據業內人士反饋,目前高頻T0策略集中在私募,公募即便有底倉也不能進行相關操作。
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數據統計,國內量化私募的規模上半年已突破1萬億元,絕大多數仍是貫徹低頻量化的指數增強、衍生品對沖以及股票多空策略,因此在對兩市單日超高成交額的貢獻上,高頻策略依然有限。不過,公募量化產品中確實有相當數量的?;瓿踔两窕貓笠殉^30%,但業績首尾差距依然較大。
指數層面未現較大振幅
截至9月8日,滬深兩市已連續36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成交額,已迫近2015年創下的連續43個交易日破萬億元歷史紀錄。
“系統性的牛市肯定不是,但公募成為機構投資的主要力量確是不爭的事實。”有分析人士指出,機構調倉的威力在A股市場已舉足輕重,至少從白酒、醫藥股向周期股再向科技、新能源題材切換的過程中,殺估值的威力巨大,進而促成了龐大的買賣成交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9月1日A股兩市出現1.71萬億元成交額,創下階段性新高。而讓業界困惑的是,指數層面卻沒有出現較大振幅。這讓外界開始懷疑,可能是日內回轉的資金比較多,在主力資金中常常以量化基金在執行類似操作。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一些私募人士處了解到,有量化基金的參與是大概率事件,但是說巨量成交額大多由其貢獻則有失偏頗。有私募人士表示,并非所有的量化策略在執行的時候都采用高頻量化的模型,即在調倉換股方面頻繁切換,以周甚至以日為單位。大部分量化產品依然是在貫徹低頻策略。
據悉,低頻量化主要覆蓋的策略有指數增強、衍生品對沖及股票多空。從實戰角度來說,這些策略都旨在對沖風險,并結合計算機進行程序化交易,數據挖掘能力強,統籌交易效率高,非其他人為交易行為所能及。前述人士表示,上述策略在交易頻次上并不會像高頻量化策略以分鐘、秒為單位,典型的高頻量化策略就是“T0”策略。
簡單來說,T0策略就是手里有底倉,先賣掉,然后當天盤中再買回來,持續通過高拋低吸賺取收益。表面看來,確實符合當前日成交額創下天量的條件,但需指出的是,目前此類操作僅在私募領域,不涉及公募領域。
另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30日,國內量化私募管理人整體管理規模約1.03萬億元,但多數仍是貫徹低頻量化的指數增強、衍生品對沖以及股票多空策略,因此在對兩市單日超高成交額的貢獻上,高頻策略依然有限。
公募量化產品年內業績首尾差距大
需要注意的是,公募量化產品雖然以低頻量化為主,但體量巨大,特別是今年以來,二季度末總體份額統計已較一季度有明顯增長,部分產品的業績優異。
Wind統計顯示,截至9月9日,公募基金當中,主動型、指數型以及對沖量化基金數量有361只。一季度末,所有基金份額合計約為1319.47億份,而到中報披露時,基金份額合計規模已達1376.18億份。
記者從相關基金年初至今的收益情況發現,最高為招商中證大宗商品的61.73%,另有49只產品今年以來的收益率在30%以上。但同時,相關產品的首尾業績差距也十分明顯,如泰達宏利績優增長目前以-23.03%的年內收益暫列所有量化基金成績單最后一位。招商中證大宗商品上半年份額凈值增長率為18.24%,同期業績基準增長率為12.89%。
可見,隨著市場風格切換,結構行情疊加震蕩市,量化基金的優勢漸顯。與主動選股基金相比,量化基金具有嚴格的紀律性、系統性,利用電腦快速分析大數據的優勢,能夠快速對全市場股票進行實時深度分析和挖掘,投資視野更寬闊。
景順長城基金量化團隊的負責人黎海威表示,未來量化投資或在ESG領域大有可為,資產管理機構未來的投資將越來越多地受ESG策略驅動或影響,量化投資領域也將順應趨勢與ESG進行越來越緊密的結合。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