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1月3日富達利泰成為首家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成功的外資私募管理人以來,外資私募在中國市場已經走過五個年頭。
截至目前,外資私募的數量已達34家,其中包括貝萊德、富達、瑞銀資管、橋水、路博邁、聯博、施羅德等全球知名資管機構。
即便是在外資私募放緩登記速度的2021年,也有幾家重量級巨頭加入。比如9月27日完成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的荷寶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其母公司是荷蘭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資管公司之一荷寶。截至2021年6月末,荷寶管理資產達2000億歐元。另一家是澳帝樺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其母公司澳帝樺是全球知名量化交易公司,也是金融衍生品做市商。
外資私募進入A股市場,其“鯰魚效應”是否會攪動私募生態圈?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一方面,A股投資者會有更多的投資選擇;另一方面,外資相對成熟的投資理念也將給行業帶來促進和交流作用。
在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021年10月刊登的文章中,一些華爾街知名投資機構認為,中國的投資前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樂觀”,中國市場“大到無法忽視”。
這也是諸多外資私募接踵而至的主要原因。荷寶私募基金管理(上海)總經理晉美表示,近十年來,中國資產管理行業一直在穩健發展。從投資機遇來看,中國高質量的企業標的和資產類別所蘊含的機遇,對所有全球投資者來說都是策略重點。
作為全球智能貝塔與因子投資策略在亞洲的領先者,來自美國的銳聯也在2021年加入了外資私募的陣營。在銳聯創辦人及首席投資官許仲翔看來,A股市場有著海外成熟市場難以比擬的較高超額收益,這也是近些年海外資管巨頭紛至沓來的主要原因之一。長期來看,他認為,有著諸多優秀企業和龐大規模的A股市場會演繹慢牛走勢,會吸引越來越多海外長線資金。
“中國擁有質地優良的企業和龐大的內需市場,這在全球范圍內很罕見。我相信,中國A股大概率會演繹慢牛走勢。在外資眼中,這樣的市場值得長期參與。”許仲翔稱。
不過,回顧過去五年,外資私募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實際上,外資私募在進入中國市場以后,或多或少都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其中,“募資難”是其面臨的主要困境之一。
據統計,目前登記的34家外資私募中,高達25家外資私募的管理規模在5億元以下,占比超過七成。有私募人士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外資私募在中國市場發展主要存在三大瓶頸:一是內部投研上不能照搬其海外投資模式和經驗,而是需要了解中國市場投研人員和機制的特點;二是要結合中國投資人需求來設計產品;三是銷售渠道建設要結合中國市場特點,在直銷和代銷、線上和線下等方面做好結合。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年末,橋水中國憑借最新募集的“爆款”產品成功晉級百億級私募。該產品在短短一周時間內合計募集資金80億元左右。從投資策略來看,這只產品采取全天候增強型策略,投資標的為中國股票、債券、大宗商品及其衍生品,產品目標是通過高度分散化投資獲取持續穩健的收益。
有機構人士認為,橋水中國的這一案例,或許能幫助其他外資私募尋找到一條擴大規模的有效途徑。
一位百億級私募市場人士表示,橋水的全天候產品追求的是一年百分之八左右的穩定收益,類似于中性對沖基金,對于國內機構和高凈值客戶而言,可以作為信托或理財的替代產品。“投資者對橋水的這只產品抱有較高的收益預期,不過,如果未來收益不達預期,產品可能會面臨大量贖回的情況,未來再募資可能就沒有這么容易了。”
在滬上一位第三方機構人士看來,外資光環對募資幫助甚微,對國內投資者而言,只有穩定的業績表現才能實實在在地吸引投資者“買單”。
“一家機構能否得到投資者認可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投資理念能否在投資業績上體現出來,而這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驗證;二是客戶服務,想要得到投資者認可,就需要在這兩方面下功夫。”該人士補充表示。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