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波動加劇,私募產品滿盤皆墨。
2月17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的一份九坤產品投資報告顯示,2022年1月,九坤投資旗下美元基金“Ubiquant Asia Pacific Quantitative Hedge Fund”(以下簡稱UbiAsiaFund)平層收益回撤7.8%,疊加5倍杠桿后,總體收益回撤近40%,管理規模近2億美元。
九坤投資相關人士表示,此次回撤主要原因是超額回撤和市值敞口暴露,“去年四季度以來,A股波動加劇,多個行業板塊出現巨大反轉,在這種極端的市場行情下,不管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業績都不佳。”
該人士強調,在基金后續運作中,九坤投資將對風險因子暴露嚴加管控,“基于對策略組合的長期信心,公司已于2022年2月4日以自有資金3000萬美元申購了本基金。國內量化產品與海外產品結構不一樣,國內產品業績不受影響。”
事實上,受到A股市場劇烈波動影響,今年以來私募基金普遍出現凈值回調。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1月底,超1200只私募基金產品凈值跌至0.8元以下,其中超300只凈值跌至0.7元以下。
對此,夏凡表示,不少私募管理人從持有人體驗出發,積極采取一些措施來控制產品波動與回撤。比如,部分主觀多頭管理人相對及時的主動調低了權益倉位,有效控制了下行風險,有的管理人則是通過有效利用期指、期權等衍生品工具進行對沖;有的量化或FOF管理人,則是通過增配CTA、中性、套利策略來平滑產品凈值曲線,
他指出,“這些投資操作變化的背后,是管理人主動管理與市場應變能力的一種體現。”
頭部量化回撤40%
作為國內量化的頭部機構,九坤投資成立于2012年,目前資產管理規模超過百億人民幣,投資策略周期覆蓋日內交易以及跨日低頻交易,投資標的包括中國股票、期貨、期權以及債券等。
實際上,除了在國內募資并發行布局A股的量化產品,九坤投資還在海外市場募資并通過離岸市場反投A股。
香港證監會(證券及期貨監察委員會)SFC披露信息顯示,2021年11月,九坤投資旗下的UbiquantAssetManagement獲得香港證監會SFC頒發的9號牌。
2022年1月回撤高達39.13%的UbiAsiaFund正是這樣的一款產品,該基金成立于2019年4月,年化回報為3.77%,成立以來的最大回撤為55.09%。
具體來看,在不考慮杠桿因素的情況下,2022年1月總體收益回撤約-7.8%,其中-4.7%來自alpha,-2.1%來自市值敞口暴露,費用和基差(對沖成本)分別貢獻-0.5%左右的虧損。疊加杠桿(一月份杠桿維持在5倍左右),管理人預估基金回撤為-39.13%。
九坤投資表示,在2022年1月份的回撤中,主要虧損是在第一周和第四周。第一周基金凈值下跌約-26%(杠桿后),90%來自alpha的回撤。第四周基金凈值下跌約-13.7%(杠桿后),當周中證500指數下跌約-5.6%。
五倍杠桿放大回撤
“UbiAsiaFund的產品特點是高波動高收益,一月份杠桿維持在5倍左右。”九坤投資相關人士介紹,杠桿在海外屬于常規操作,必須長期持有才能真正體現出產品的策略優勢和投資價值。
實際上,如果不考慮杠桿因素,UbiAsiaFund平層收益回撤僅為7.8%,而疊加杠桿后,總體收益回撤近40%。
來自私募排排網的數據也顯示,在九坤國內的私募產品中,其代表作成立于2021年3月的九坤股票量化優選2號,截至2月11日,今年以來收益虧損12.49%。
業內人士分析,海外產品的底層策略與內地同類產品的策略類似,如果去掉杠桿,與國內產品業績相當,杠桿資金對機構來說一個雙刃劍,既會放大收益也會放大風險。
九坤資本相關人士也表示,UbiAsiaFund的杠桿是該基金的特點,也是盈虧同源的必然因果。接下來,在符合內地香港兩地監管、遵守《ISDA協議》、嚴控風險的情況下,九坤將繼續維持當前的杠桿水平。
自購、降倉、對沖多策略應對
大跌之下,今年以來逾千只私募產品觸及預警、止損線,21世紀經濟記者了解到,私募機構正采取降倉、對沖等多策略應對市場變化。
2月11日,百億私募赫富投資發布公告稱,旗下赫富靈活對沖九號A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在2月10日的單位凈值為0.8774元,跌破0.88的預警線,已經觸發預警。
對于產品近期波動,赫富投資表示,已對回撤較大的產品做了降倉處理,并進行了更強的風險控制,敞口壓得更緊。
與此同時,赫富投資于2月8日起將該產品的管理費調整至0%,并決定該產品未來在沒有回到凈值1元之前不再收取管理費用。2月10日,赫富投資自有資金跟投的方式跟投該產品母基金500萬元。
深圳某私募基金也表示,已經降低倉位應對市場變化,還進行了一些期權等衍生品工具的對沖。
據悉,私募機構發行新產品時,渠道往往會要求私募機構設置預警線和清盤線,清盤線由產品的策略和產品的風險等級定位來決定,大多數股票多頭策略產品的清盤線在0.7,大多數的量化對沖產品清盤線在0.8。
對此,上述深圳某私募人士認為,這些指標有存在的必要,它們能在不同層面對投資經理的投資操作設置約束和底線,從而一定程度上保障策略的安全性。
夏凡認為,從歷史上來看,指數短期的波動是市場行為,投資者并不需要過分悲觀,通常也不會引發市場中基金產品的連鎖反應,長期來看,權益類資產的價值和復合收益率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短期的波動不應該影響長期的資產配置策略。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