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思文
公募基金首批2021年年度報告如約而至,今年打頭陣的仍然是中郵基金。
近日,中郵基金旗下多只產品2021年年度報告出爐,截至3月13日,中郵基金已經公布旗下52只債券型或混合型基金。
多位基金人士對記者稱,“當前市場大幅震蕩,基金凈值正發生較為劇烈的回撤,此時基民們關注2021年年度報告,可以更加了解基金經理最新的投資心路歷程和市場研判。另一個有價值的信息則是年報中的全部股票持倉名單,投資者可以根據該持倉情況,進一步探究基金經理的擇股、擇時行為。”
國曉雯袒露投資操作的“對”與“不對”
在此次年報披露中,中郵基金旗下多位受市場關注的基金經理回顧了2021年的投資策略和未來市場投資機會。其中,基金經理國曉雯在年報中發表了長達2500字的投資策略觀點尤為值得基民關注。
年報中,國曉雯十分坦誠地袒露對近一年來投資操作的反思,談出了他們的“對”與“不對”。她表示,“2021年一季度科技創新精選的業績不是十分理想,我們認為主要在幾個方面的投資決策有所失誤。首先是減持軍工股時不夠堅決。投資決策中的第二個失誤是將減持的部分軍工倉位,換到了以半導體板塊為代表的科技行業。之所以有這兩個失誤的核心原因是我們對市場流動性的變化不夠敏感,或者應對不夠決斷。”
對于2021年的操作,國曉雯表示,“我們做對的地方是,在年初就降低了核心資產的倉位,全年醫藥股的倉位都較低。我們做的不夠好的地方是,在能耗雙控下漲價標的行情把握的很不理想。對于風電板塊,我們儲備了很長時間,但是當整個板塊開始估值修復行情的時候我們的倉位又遠遠不夠。對于新能源、科技、軍工板塊這類高波動的板塊節奏沒有把握好。另外,市值下沉方面,基金經理主要精力還是更多在龍頭股票跟蹤上,在中小市值標的的選擇和跟蹤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是不夠的。”
年報中的全部持倉情況歷來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那么,哪些個股是國曉雯重倉的呢?
記者注意到,截至2021年年報,國曉雯管理的基金顯示,有24只個股的持倉市值超過1億元,這些個股可以看作是國曉雯最為看好的一批股票,具體個股名單如下:
國曉雯同時提到,在未來的三到五年,與碳中和相關的經濟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和新技術的催生,可能會成為二級市場投資的重要方向。從市場風格上,我們亦關注基本面邊際有改善,估值和股價均處于低位中小市值標的。
另據數據統計,中郵基金旗下已披露的全部基金最為看好的一批股票分別有:隆基股份、寧德時代、天合光能、陽光電源、福斯特、比亞迪、晶澳科技、北方華創、國電南瑞、三角防務、寶鈦股份、貴州茅臺,持股總市值均超過3億元,還重倉了大金重工、天順風能等風能龍頭。
與此同時,中郵基金年度財務報表也同時出爐,數據顯示,中郵基金2021年全年營業收入5.24億元,同比增長1.25%,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9834萬元,同比下降23.04%。
基金年報四大必讀內容不容放過
目前公募基金每年需定期披露6份報告,分別為一季報、二季報、半年報、三季報、四季報和年報,如何看懂基金年報已成為每位基金持有人的必修課。
按照行業慣例,在披露年報的一個多月前,基金已先行披露了四季報,導致年報中的信息包含許多已披露過的重復信息,比如基金份額、基金經理的投資目標與投資策略說明、基金份額凈值增長率、四季度利潤情況、截至2021年年底的基金資產凈值、凈值表現、報告期內基金投資策略和運作分析、投資組合報告、行業分類股票投資組合、前十名重倉股名單等。
不過,年報信息中還有很多四季報中沒有披露的內容,包括全部持倉股、累計買賣股票、持有人戶數、持有人結構、未來投資展望等。其中,基金的收益情況、持倉情況、投資策略及市場研判、重大事件等四方面信息是投資者不容放過的必讀內容。
首先,年報披露的已實現收益和利潤情況,是基金持有人重點關注的數據指標之一,主要包括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利息收入等,分別體現了基金在股票投資中獲得的價差收益、股價上漲但未兌現的收益、股票分紅帶來的收入等。
其次,基金的持倉情況,在年報和四季報中披露的內容有所不同。年報一般會披露基金投資的所有股票明細,但四季報僅公布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對于一些體量較大的基金產品來說,了解其前十大重倉股以外的股票持倉變化情況也至關重要。同時,年報中披露的累計買入或賣出金額前20名或超出期初基金資產凈值2%的股票明細,也能進一步揭示該基金持倉的變動情況。此外,基金年報還會公布最新基金持有人戶數、持有人結構以及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占比情況等。基金經理薪酬機制、應支付券商的交易傭金等最新動向也會在基金年報中曝光。
第三,與四季報相比,基金年報還會更詳細地闡述報告期內基金的投資策略和運作分析,甚至細分到每個季度。基金經理還會在年報中對未來宏觀經濟、證券市場及行業走勢做出最新展望,這是基金持有人了解基金經理判斷后市運行方向的一次重要機會。
第四,年報對基金產品重大事件的揭示和其他重大事件的公告內容,也是基金持有人必看的重要信息。
事實上,看懂年報正是基金投資者普及基金知識的重要一環。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廣大基金投資者需要從廣度和深度了解基金投資的風險所在、收益來源和周期波動性特征等,通過了解基金產品和資本市場,提升對風險和收益的理性認知,基金年報就是能反映基金產品全年運作及業績情況的重要途徑。”
(編輯 才山丹)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