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思文
近日,有投資者向《證券日報》記者反映,此前一路高歌猛進的短債基金,遭遇了一輪短期明顯回撤。作為短期理財新寵的短債基金,部分產品6月份創出-0.1%的收益。
收益高于貨幣市場基金,風險相對較低、穩定性相對較強的短債基金緣何出現短期明顯回撤?今年以來火爆市場的短債基金未來發展究竟如何?對此,《證券日報》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6月份以來短債基金
平均收益暫時“告負”
“連續四天下跌,平均每天跌0.02%,什么時候不跌了?”“進來的體驗遠沒有朋友說的理想”......近日,《證券日報》記者發現,一些基金平臺的短債基金相關討論區中突然出現部分投資者的留言,直言短債基金出現短期凈值回撤情況,持有體驗不夠理想。
記者調查發現,上個月,備受市場資金熱捧的短債基金,近期的確回撤較為明顯。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剔除二季度剛剛成立的次新基金后,6月份以來,全市場650只短債基金平均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暫時“告負”,為-0.0375%。其中,僅有130只短債基金短期斬獲正收益。另有84只短債基金的短期負收益達到-0.1%以下。這對于風險偏好較低的穩健型投資者來說,無疑在情緒上有所波動。
對于短債基金在短期內出現明顯回撤的原因,華夏基金昨日向投資者解釋稱,“近期風險偏好提升,股市上漲繼續施壓債市。此外市場擔心在各地陸續恢復正常生產后,需求增多提升資金價格走高,從而壓制中短券走弱。”
中信證券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表示,“短期來看,權益市場的反彈節奏仍存不確定性,投資者情緒還在逐步修復的過程中,因此理財產品的收益也會隨之波動,預計短期內固收+產品的凈值將有所震蕩,或難以持續上漲。站在資產配置的角度,建議適度降低債券久期、控制杠桿水平,對于固收+產品來說,更應積極關注權益市場的投資機會。”
回溯今年四月份及五月份,大盤持續震蕩,通過平衡整體組合風險來應對市場震蕩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短債基金被市場看作是資金的最佳“避風港”,尤其是短債基金受到不少高凈值客戶的青睞,部分新發債基甚至提前結束募集。
“短債基金的主要優勢是出色的歷史表現、較低的風險和較好的流動性。”上海地區一位公募固收總監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那時部分高凈值客戶有將資金轉移到債基的需求,會更青睞短債基金或者超短債基金。導致部分短債基金出現過限購的現象。”北京地區一位大型券商產品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短債品種成渠道熱推新寵后,短債基金整體規模也“水漲船高”。截至2022年5月27日,短債基金規模在一季度末達到5641億份,較2021年底增長20.33%。
三年期收益全部為正
業內呼吁淡化短期波動
多位業內人士曾對記者表示,“2022年,短債基金表現將優于長債基金、貨幣基金,更適合低風險投資者。”
若拉長時間來看,短債基金的長期業績表現更加穩定和突出。
截至6月8日,剔除二季度剛剛成立的次新基金后,今年以來,全市場650只短債基金平均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斬獲1.5%,其中640只短債基金斬獲正收益,華泰紫金豐利中短債發起A收益率更是達到3.11%。
將業績表現拉長至3年期,更能客觀了解短債基金的投資回報。全市場有數據可統計的238只短債基金,平均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達到9.12%,值得注意的是,這238只短債基金在三年期全部斬獲了正收益,更有97只短債基金收益超過10%。
“基金投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面對市場短期波動時,不妨給市場和投資一些時間,淡化短期波動,用更長期的視角看待基金投資,多關注長期業績表現。”北京地區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如果投資者的投資經驗不是非常豐富,可以選擇定投的方式買入,定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凈值帶來的風險。”上述基金經理稱。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