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思文
近日,備受市場關注的張坤、傅鵬博、劉格菘、馮明遠、丘棟榮、焦巍、傅友興等“頂流”(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二季度報告紛紛亮相。
今年明星基金經理的二季報看點可歸納為三大方面:一是在二季度市場大幅震蕩的背景下,明星基金經理的調倉動態以及心態變化;二是明星基金經理的基金業績、基金規模變化等;三是明星基金經理對下半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市場展望及投資研判。
二季度明星基金經理
將投資判讀“拉回正軌”
“內心最艱難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了。”近日,一位權益基金經理對記者這樣坦言。在經歷投資者很難準確預判二季度市場的大落和大起之后,基金經理們正在積極調整心態和倉位結構,將投資判讀“拉回正軌”。
近兩日密集發布的二季報展露了基金經理們在此期間的心路歷程。管理規模達971億元的易方達藍籌精選基金經理張坤在二季報中表示:“當我們過于關注某件事時,我們會對記憶中的原因進行搜索,當發現有回歸效應時,就會激活因果關系解釋,但事實上這未必能站得住腳。雖然判斷未來很難,但做投資實質就是在對一個個企業的未來做出判斷。我們希望在做判斷時更多回歸常識或者事物的基礎概率。”
“我們堅定意識到,只有耐心才能治愈我們在投資上的新事物狂熱癥。我們不斷提醒自己,人性的本能總是會放大現在縮小未來的影響,而抵抗噪音的最佳方式就是對各種負面社會現象的生動描述加以獨立思考,并配之以鈍感力和愿意孤獨的態度。”銀華富裕主題混合基金經理焦巍感慨道。
事實上,面對市場在二季度期間的幾次反轉,明星基金經理不僅只有心路歷程,更有實際行動。據記者觀察,這些百億元量級基金經理均進行了積極的倉位結構調整。從二季報披露的投資策略及運作分析報告來看,這一行動也得到驗證。
張坤所管基金在二季度增加了醫藥等行業的配置,降低了科技、金融等行業的配置;傅鵬博則在二季度增加了煤炭資源、光伏、新能源以及與新冠相關的疫苗和特效藥等個股;傅友興則減持了有色金屬行業,增持了食品飲料、醫藥、輕工等行業,股票倉位有所上升。
一個組合的長期穩定性與其對各種隨機性沖擊的抵抗能力息息相關。在經歷二季度市場大幅波動后,也有明星基金經理重新調整了倉位配置思路。
“我們反思了組合在醫藥和白酒在同樣面對政策不確定性和需求打擊的脆弱測試表現,認定只有客戶分布越廣泛,議價對象越分散的商業模式才能持久恒遠。因此,我們基金的主要持倉今后將主要分布在TOC端為主有自身品牌壁壘和長期DCF基礎的公司上。啞鈴型配置慢慢會成為我們調整的方向。在二季度的持倉中,我們增加了有成長性的銀行和有價格彈性并且能夠分紅的小部分資源股配置。”焦巍表示。
業績“回血”明顯
樂觀看好后市行情
事實上,二季度基金凈值大幅度波動現象仍是眾多投資者較為擔憂的事情,但隨著4月27日以后市場整體出現反彈趨勢,基金凈值回血也很明顯,部分明星基金經理的業績出現了明顯提升。截至7月20日,丘棟榮管理的中庚價值領航混合基金年內凈值增長率斬獲正收益,接近9%;劉格崧、馮明遠、傅鵬博等基金經理所管理的產品也“回血”明顯。
從股票倉位變化來看,這些百億元量級基金經理所管基金在二季度股票倉位還是處于基本穩定的狀態,張坤、傅鵬博、劉格崧、丘棟榮、馮明遠的股票倉位保持在92.68%、91.53%、94.66%、90.14%和93.19%。
從重倉股個股變化來看,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在二季度新進了藥明生物;傅鵬博新進了電力設備板塊個股通威股份和邁為股份以及汽車板塊個股吉利汽車;馮明遠新進了比亞迪、華域汽車、富臨精工等汽車股以及通信股中興通訊;丘棟榮新進了基礎化工個股興發集團和醫藥生物個股康華生物。
展望未來,明星基金經理有著不同的投資方向與投資邏輯。睿遠成長價值基金經理傅鵬博認為,“下半年動態調整和優化組合依舊是工作的重點。對于公司與公司間的比較和篩選,我們將更加全面考察其中長期成長能力,包括存量的增長和新增長曲線,業績確定性,以及管理層進取心和內部執行力等要素,綜合評估公司的估值水平。我們也將結合中報披露繼續發掘投資機會,特別是在疫情沖擊下經營依舊具備韌性和彈性的公司,也會調整業務受宏觀經濟沖擊較大的公司,盡力控制好凈值的波動。”
“現在市場整體進入到較為合理的估值水平,與其不斷博弈底部反轉的行業,不如把精力放在尋找基本面持續向好、具有較好成長空間的行業。”廣發多因子靈活配置基金經理唐曉斌和楊冬表示。
對于下半年市場走勢,唐曉斌和楊冬認為,“無論從市場的絕對估值還是從股債利差看,市場均已近乎進入到底部區域,我們應該更為積極一些。”
廣發科技先鋒混合基金經理劉格菘表示,“從5月初以來市場的走勢判斷,預期最悲觀的階段可能已經結束,系統性風險或已得到充分釋放,基本面的趨勢力量有望重新成為資產定價的核心,下半年資本市場或有可能呈現結構性行情豐富多彩的局面。”
“站在三季度初,再次正確預判經濟和股市的表現可能也是相當困難的任務。”張坤表示,一部分市場因素(例如短期經濟波動、行業短期供求失衡等)對于短期市場的影響十分顯著,但在長周期內并不重要,當這些因素不利時,就為長期投資者買入優秀公司提供了更好的賠率。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