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若琳 見習記者 毛藝融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年內A股市場并購重組較為活躍。按首次公告日并剔除失敗案例計算,截至4月8日記者發稿,今年以來A股市場共披露587起并購事件,其中87起已完成,500起正在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并購標的背后,數家投資機構等待退出。例如,A股公司新天藥業3月7日宣布擬收購匯倫醫藥85.12%股權,后者是籌備IPO多年的明星公司,最終轉道“并購”。若并購完成,海南金慧豐、國盛海通基金和貴陽工投等20多家股權投資機構將從匯倫醫藥項目實現退出。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一級市場,并購退出已成為一種重要的退出方式。國際市場上,并購一度超越IPO成為主流退出渠道。當下,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意識到并購渠道的重要性,認為通過并購可以實現更快速、更穩健退出。
從年內并購重組事件中可以看到不少創投機構退出的身影。例如,今年1月份,模擬芯片龍頭思瑞浦擬收購創芯微85.26%股份,如并購順利完成,背后的深創投、盛宇投資、創東方投資、龍崗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十幾家創投機構將得以退出。再比如,博創科技實施完成現金收購長芯盛(武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2.29%股份,長芯盛背后的云鋒基金、小米長江產業基金、美團龍珠、深創投、晨壹并購基金等將就此退出。
華泰證券研報認為,隨著IPO節奏的階段性放緩,部分標的股東或投資人短期內證券化路徑進一步收窄,投資周期與退出周期匹配將成為主要訴求。投資機構通過重組實現退出,將進一步活躍重組市場。
“對于創投機構來說,通過并購可以將所投資的資產進行有效整合,從而實現業務的拓展和升級。同時,并購也可以幫助創投機構降低投資風險,提高投資回報率。”奧優國際董事長張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并購還可以為創投機構帶來更多的合作機會和資源整合,從而更好地推動企業的發展。
此外,隨著產業并購成為主流,上市公司也加緊設立產業并購基金拓寬募資渠道。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年內有77家A股公司發布設立產業并購基金相關公告,預計募集規模上限合計達到629.16億元。從投資領域來看,投向智能物聯、新材料、高端裝備、消費科技、半導體、生物醫藥等賽道。從基金存續期來看,7年居多,達到24家,其次為5年、8年、10年,各有11家。
鄭磊認為,隨著更多優質并購標的的出現,以及上市公司加大力度尋求橫向或縱向并購,產業整合的步伐加快,并購退出前景廣闊。此外,上市公司通常具有更強的資本實力和資源整合能力,能夠更好地把握并購機會,實現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提高整體競爭力。上市公司還可以通過并購拓展業務領域,提高市場占有率,推動產業的發展和創新。
高禾投資管理合伙人劉盛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高速成長的新興行業企業來說,被并購也是實現資產證券化的機會。對于傳統行業來說,通過橫向整合并購,可以實現規模效應,更好地進行成本控制。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