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昌校宇
見習記者 方凌晨
在各路資金跑步涌進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市場時,私募基金也大舉“掃貨”,成為ETF的重要“買家”。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4月17日,有52家私募機構旗下產品躋身年內新成立的30只ETF前十大份額持有人,其中百億元級私募機構持有份額最多。
受訪業內人士表示,ETF因具有管理成本相對較低、流動性好等特點,成為部分私募機構“攻守兼備”的選擇。其中,紅利ETF以波動性較小、投資策略和目標明確等特性,被多家私募機構“偏愛”。
私募積極配置ETF
數據顯示,截至4月17日,年內新成立的44只ETF中,有30只的前十大基金份額持有人名單中出現了私募機構身影,包含52家私募機構旗下的73只私募證券產品,合計持有ETF份額10.16億份。
縱觀購買ETF的私募機構中,百億元級機構可謂豪氣“掃貨”。恒德資本、凌頂投資、銳天投資、瑞豐匯邦、思勰投資、玄元投資、銀葉投資、迎水投資等8家百億元級私募機構持有ETF份額合計3.34億份。
中型私募機構也不甘落后。其中,上海鶴禧私募、涌津投資等5家管理規模在50億元到100億元的機構持有ETF份額1.42億份;量客私募等8家管理規模在20億元到50億元的機構持有ETF份額1.06億份;循遠資產等7家管理規模在10億元到20億元的機構持有ETF份額1.25億份。
小型私募機構配置ETF也較為積極,包括11家管理規模在5億元到10億元的機構以及13家管理規模在5億元以下的機構,分別持有ETF份額1.56億份和1.53億份。
在前述30只ETF中,紅利ETF頗受私募機構青睞。廣發中證紅利ETF、萬家中證紅利ETF、華夏中證港股通央企紅利ETF、大成中證紅利低波動100ETF等多只產品的前十大基金份額持有人中均出現私募機構的身影。
以大成中證紅利低波動100ETF為例,該基金前十大基金份額持有人名單中,有上海鶴禧私募、乘舟投資、昊澤致遠、二進制資產、銀葉投資、璦爾德投資等6家私募機構。其中,乘舟投資旗下3只私募產品分別持有該基金份額300萬份,持有比例合計為2.25%;上海鶴禧私募、昊澤致遠、二進制資產、銀葉投資、璦爾德投資等5家機構旗下私募產品則分別持有該基金份額300萬份,持有比例均為0.75%。
紅利ETF更受青睞
談及私募機構熱衷布局ETF的原因,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ETF管理成本相對較低且流動性好。近期市場主要是結構性行情,板塊輪動快,把握投資機會相對困難,ETF成為部分私募機構兼顧‘進攻’和‘防守’的選擇。”
在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巖看來,一方面,私募機構通過配置ETF,能有效分散投資風險,增強投資組合的穩健性。另一方面,ETF交易流程簡便快捷,同時ETF的流動性優勢也確保了私募機構在需要資金時能夠迅速變現,滿足其資金運用的需求。
今年以來,具有高股息、低估值特征的紅利策略持續受到市場關注,私募機構也不例外。袁華明表示:“紅利ETF背后的企業大多盈利穩定,估值較為合理。當前市場方向不是很明朗,因此波動性較小的紅利ETF成為追捧方向。”
此外,紅利ETF具有明確的投資策略和目標,這也是私募機構積極布局的關鍵因素。劉巖分析稱:“國內主要的紅利ETF著重投資于具備良好盈利能力和分紅記錄的企業。通過優化投資組合,這些ETF旨在實現資本增值和分紅收益的雙重目標。”
不過,在未來的投資方向上,受訪業內人士則有不同判斷。劉巖認為:“短期內,紅利策略仍然有投資機會。當前經濟正處于穩步復蘇階段,企業的盈利能力逐步恢復,這為紅利策略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基本面支撐。”
袁華明則持不同看法:“市場走勢較大程度上還是受到經濟增速、經濟結構變化和政策導向等方面影響。從中長期來看,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人工智能’等科技領域,以及被政策支持的消費品‘以舊換新’等領域或許更值得關注。”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