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衍菘
2025年剛過兩個月,權益ETF市場便迎來爆發式增長。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3月6日,年內已有12只新成立的權益ETF有效認購戶數均突破1萬戶。其中,國泰富時中國A股自由現金流聚焦ETF、鵬華科創板綜合ETF、景順長城上證科創板綜合價格ETF等8只權益類ETF的個人持有比例超90%,成為個人投資者的“心頭好”,甚至出現近乎個人投資者“包攬”的現象。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熱潮不僅映射出市場情緒的回暖,更反映出個人投資者對ETF這一投資工具的青睞。
權益類ETF發行占比高
今年以來截至3月6日,已有65只ETF發行并上市。其中56只為權益類產品,占比超八成。值得一提的是,12只ETF的有效認購戶數超過1萬戶,且均為權益類產品。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上述56只權益類產品中,個人投資者占比超八成的產品有30只,其中21只產品的個人投資者占比達九成以上。
科創主題ETF深受個人投資者關注。鵬華科創板200ETF以99.12%的個人投資者持有比例位列榜首,其前十大持有人均為個人投資者。緊隨其后的萬家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通用航空ETF、天弘上證180ETF、嘉實中證港股通高股息投資ETF、華夏創業板50ETF、華富中證A100ETF,個人投資者持有比例均超過96%。
自由現金流ETF同樣表現亮眼。于2月底上市的國泰富時中國A股自由現金流聚焦ETF、華夏國證自由現金流ETF,個人持有比例均達94%以上,有效認購戶數依次為14901戶、9860戶。
在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理財師姚旭升看來,權益ETF之所以吸引大量個人投資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權益ETF通常具有較低的管理費用和較高的透明度,吸引了那些希望在控制成本的同時獲得指數業績表現的投資者。第二,隨著市場有效性的提升,許多投資者轉向被動投資以追求更穩定的市場平均回報。第三,現代數據分析工具的應用使得ETF產品投資組合的構建和管理更加高效,提升了權益ETF的投資價值。
機構投資者偏好固收產品
今年1月份,證監會出臺《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持續豐富指數基金產品體系,積極發展股票ETF,穩步拓展債券ETF,支持促進場外指數基金發展,穩慎推進指數產品創新。
受訪人士表示,隨著我國經濟向創新驅動轉型,個人投資者對半導體、新能源等硬科技領域的信心顯著增強,通過ETF布局成為高效選擇。
據記者統計,年內新發行的65只ETF的有效認購戶數均超過1100戶,發行基金份額均超1500萬份,ETF發行市場呈現火熱態勢。
與權益ETF的火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債券ETF的“機構化”持倉特征。年內上市的9只債券ETF中,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平均超90%。其中,天弘深證基準做市信用債ETF的機構投資者占比高達99.89%,個人投資者幾乎“隱形”。這一分化反映出個人投資者對高增長權益資產的偏好與機構對穩健固收產品的依賴之間的結構性差異。
談及權益ETF產品的創新點,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總監孫珩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權益ETF產品的創新點體現在多個方面:在標的指數上,出現了更具特色和細分指數標的的富時中國A股自由現金流聚焦等,使投資者能更精準地布局特定領域;在投資區域上,如招商利安新興亞洲精選ETF將投資范圍拓展至新興亞洲地區,拓寬了投資邊界;在板塊聚焦上,科創綜指ETF等產品聚焦科創板等新興產業板塊,緊跟市場熱點和國家戰略方向。
孫珩認為,新成立的權益ETF若要脫穎而出,一方面要在產品設計上進一步創新,挖掘市場空白領域,推出更具差異化、個性化的產品,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強投研能力,提升跟蹤標的指數的精準度,力爭為投資者提供穩定、優質的投資回報,同時還需通過多種渠道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更多投資者了解和認可產品的價值與優勢。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