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A股繼續橫盤震蕩,目前仍未能成功越過3000點。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一些私募基金經理已開始提前減倉。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也顯示,截至11月8日,股票私募整體倉位指數為52.21%,環比前周下滑10多個百分點,創下年內新低。
至于減倉原因,部分私募表示看淡年底行情,還有部分業績優秀的私募選擇保衛勝利果實。甚至有私募已經開始向客戶大比例分紅,將收益兌現。
不過,與國內私募不同,外資則持續加倉。11月19日,北向資金凈流入25.25億元,連續第四個交易日凈流入,近18個交易日里有17個交易日凈流入。
倉位創年內新低
產品發行連續下滑
年初,A股迎來一輪小陽春行情,此后消費和科技股又輪番表現,多數股票類私募收獲滿滿,業績大幅走高。
截至2019年10月底,股票策略的平均收益為20.08%,在八大策略里排名第一。不過,股票策略依舊沒有跑贏滬深300指數漲幅,今年前十個月滬深300指數上漲了29.10%。
不少私募打算趁年底好好再沖一把。不過,進入11月,A股繼續橫盤震蕩,目前仍未能越過3000點。屢次上攻未果,再疊加部分經濟數據走弱,外圍市場存不確定性,據記者了解,不少私募基金開始提前減倉。
截至11月8日,股票私募整體倉位指數為52.21%,較前周下滑10余個百分點,創下年內新低。其中34.62%的私募倉位在2成~5成之間,34.07%的私募倉位在5成~8成之間,倉位超過8成的私募僅有17.17%。
百億股票策略私募的倉位水平為68.87%,也已接近年內低點。
對于減倉原因,部分私募表示看淡年底行情,還有部分業績優秀的私募選擇保衛勝利果實,甚至有私募已經開始向客戶大比例分紅,兌現收益。
據了解,近期有多家私募基金產品發布公告,向客戶大比例分紅。其中一家私募產品則推出了業內罕見的大比例分紅方案:每份份額分紅3.5677元,凈值從4.57元直接回歸1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私募基金常見的分紅方式是現金分紅和紅利再投資,但是不管基金以何種方式進行分紅,投資者的基金資產總價值并沒有增加或者減少。只是現金分紅后,如果沒有用于再投資的話,即相當于一定程度的減倉。
此外,受近期市場橫盤震蕩影響,私募新產品發行也連續下降。2019年10月,私募新發產品數量為897只,環比來看,發行數量在2019年8月~10月已經連續三個月下降,并跌破了1000只的水平。對比2015年以來的歷史數據,2019年10月的發行數量處于中低位。
總體來看,產品發行數量和行情高度正相關,私募往往選擇“天時地利”時發行。
北向資金堅定入場
近1月凈買入268億
與國內私募減倉、保衛勝利果實不同,北向資金依舊加倉買入。
截至11月19日收盤,北向資金凈流入25.25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入9.3億,深股通凈流入15.95億,連續第四個交易日凈流入,近18個交易日有17個交易日凈流入。
11月,北向資金凈流入已達267.78億元,而今年以來凈流入2450.89億元,累計凈流入則高達8868.22億元。
數據顯示,北上資金前五大重倉行業集中分布于消費和金融板塊,倉位占比達近六成。從近一年來看,北向資金凈買入最多的股票分別是平安銀行、招商銀行、格力電器,分別凈買入138.89億元、133.36億元、131.16億元。
“臨近收官,國內私募、保險等機構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倉,一方面自然是看淡年底的市場,更多的是注重短期收益,保衛勝利果實。但是,北向資金則不斷買入,等明年國內機構再建倉買入時,價格可能已經走高了,可能給北向資金抬轎了。”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國盛證券策略表示,北上持倉主要以配置型資金為主(7成以上),但仍有1/4左右的交易盤,包括對沖基金、量化基金甚至游資風格的短線交易型資金。短線資金短期仍有不確定性,但更重要的是,長線外資增配趨勢從未改變,核心資產統一戰線正在建立。
私募:牛市未至牛股可期
對于A股后市走勢,明曜投資表示,A股的下跌風險已經相對有限,但A股尚不具備發動一輪大牛市的相應條件,穩健的投資邏輯不能將“牛來了”作為預設前提。
在明曜投資看來,波瀾壯闊的大牛市或難重現,但如果宏觀環境穩定向好、資本市場克服內在頑疾,A股有望進入類似美國上世紀80年代的長期慢牛行情,市場提供復合年化6%~7%的收益,優質個股提供更高的長期回報。
就目前來看,明曜投資認為,A股市場整體估值看似較低,但大多優質個股估值仍較高,尤其是一些著名的“核心資產”,再追逐這類個股或將面臨不利的風險收益比。
清河泉投資表示,雖然很多因素有變化、有修正,但核心因素并沒有發生逆轉,比如信用周期、過剩流動性周期,再比如科技周期。所以維持季度策略中的展望,根據內部投資時鐘,站在當下展望未來1~2個季度,我們認為是可以對標2013年~2014年一季度,因為信用周期預計會小幅走弱,而過剩貨幣仍處于緩慢堆積過程中,市場表現或仍偏向震蕩,但結構性機會仍然偏強。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