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國斌 肖艷青 崔義峰
“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五個強國,其中有一個是交通強國。我們省實際上在十年前就提出了交通強省,致力于從一個交通大省向交通強省的跨越,這為國家建設交通強國提供了比較好的基礎。我們目前是河南交通系統唯一的上市公司,應該對交通強國建設做出積極貢獻。”中原高速董事長金雷日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11月7日,記者走進中原高速,深入收費站等基層一線采訪,深切感受到公司上下對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建設交通強國的熱情和干勁。
持續創新
引領服務前行
記者在鄭州南高速收費站看到,每個入口都有一位面帶微笑的工作人員手持卡片向過往司機發卡。“這是我們首創的快速發卡,在車輛比較多的時候,我們采取快速發卡保暢通。”中原高速鄭州南收費站站長林向陽介紹說。
林向陽興奮地說:“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以來,我們認真學習貫徹習總書記要求建設交通強國的精神。我們公司主要在建設科技型交通、服務型交通、創新型交通這三方面下功夫。”
“建設服務型交通,我們為司乘人員提供咨詢、充氣和加油等各種服務,這個站的特色就是保通和創新。快速發卡,潮汐式ETC和手動操作ETC檔桿等都是我們的創新。”林向陽如數家珍地說。“我們明年要成立科研小組專門搞創新,隨著高速公路的發展,以后對設備依賴越來越強,所以,我們把思路定在不斷創新上。”
“今年我們獨創了潮汐式ETC,這一條道承擔著兩條道的作用,入口車多的時候,它是入口的ETC,出口車多的時候,是出口的ETC,最大限度地整合了道路的資源,這在全省我們是首家。基本上所有的收費站都有一個特點,早上入口的人多,下午出口的人多,這樣就能避免出現閑置的車道,這是我們今年剛推出的,效果特別好。這是我們公司獨創的,符合我們創新型交通。”林向陽一臉自豪地說。
據了解,中原高速在高速公路運營服務方面實現多個率先之舉。2017年4月初,在河南省部分站點實現移動支付。目前,中原高速的日常管理已逐步進入數字化綜合平臺的“微時代”,到2018年市以上重點站50%的原人工車道改造成ETC專用車道,計劃兩三年時間達到ETC全覆蓋。
公司董事長金雷對記者說:“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企業家精神,我的理解首先是追求一流的質量和品牌。我們所提供的產品主要是服務,高速公路及相關服務是我們的產品。我們帶您感受到它的暢通性和舒適性,就是您現在能不能走得了,走得好,走得高興;在服務區的服務上、收費站的服務上、文明服務上以及路政保通的及時準確。這就是我們的質量和服務,是我們給社會提供的產品,所以我們在這幾個方面還要提高。”
“在建設上,我們搞了很多創新,獲得了很多榮譽,比如鄭州黃河公鐵兩用橋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在服務上,關于規范收費微笑服務,我們率先制定了兩項地方標準。為了提高我們的服務水平,考核的時候引入外省專業團隊來考核,就是第三方來考核,保證兩個服務標準。”金雷進一步介紹說。
勇擔社會責任
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提起鄭民高速,這是讓多少中原高速人驕傲自豪的一條平戰結合的高速公路,其中一段是迄今為止全國范圍內凈空最徹底,滿足起降三代戰機的軍民融合戰備飛機跑道。
“它戰時可以做機場跑道,平時就是高速公路正常通行。它是借用高速公路這一段來做的。雖然我們投入很大,但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資源,給國家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金雷說。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曾獲得“魯班獎”的鄭州黃河公鐵兩用橋,自采用地方政府代繳的方式對豫A牌照七座以下的小客車免收通行費之后,黃河對面新鄉平原新區的經濟社會得到迅猛發展。
11月7日中午,我們走進中原高速姚家收費站。據了解,這里綠通車較多,驗貨量比較大,因為附近中牟縣有個亞洲最大的萬邦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各大物流公司在這里都設有物流點。
中原高速姚家收費站站長楊超說:“學習十九大精神,感覺祖國的變化太大了,以后更有干勁了。習總書記的報告非常振奮人心,我們是服務行業,要為廣大司乘人員服務好,建設交通強國從細節做起,每個細節做好了就是一件大事。作為一個收費員,你的每個眼神,每個手勢,微笑都要做好,這就是窗口單位的要求”。
“我們這里綠通車特別多,每年的五、六月份,中秋節和春節期間綠通車最多,最多一天是668輛。平常最少也得三四百輛,正常情況下白天一百多輛,晚上比較多,特別是晚上12點以后到早上五六點,基本上就是給綠通車服務的。”楊站長介紹說。
中原高速董秘楊亞子對此表示:“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公司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2016年綠通車輛免費金額約2.15億元,為落實國家惠農支農政策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公司副總經理劉劍君帶隊進駐濟源市大峪鎮王莊村進行精準扶貧,經過兩年多的攻堅,王莊村從貧困村一路逆襲成現在的產業結構調整先進村、全域旅游工作先進村、濟源市美麗鄉村和人居示范村等眾多先進村榮譽的美麗山村。
“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提到鄉村振興戰略有五點我印象最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近年來我們一直在按這個去做。到目前為止兩年多時間里,我們吸引各種投資3000多萬元,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興建各種基礎設施。針對土地貧瘠的山村農業發展,必須把經濟作物種植、特色養殖和休閑農業復合起來發展。”劉劍君介紹說。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