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勇
毫無懸念,2月7日,獐子島依舊直接封死跌停板,股價跌至5.63元。在獐子島集團成立的第六十個年頭,公司再次因扇貝大面積死亡面臨考驗。
獐子島日前發布關于底播扇貝年終盤點情況的公告。截至2月4日,公司已累計盤點點位326個。根據盤點結果,公司擬對107.16萬畝海域成本為5.78億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進行核銷處理,對24.3萬畝海域成本為1.26億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5110.04萬元,上述兩項合計影響凈利潤6.29億元。
“事情發生了,我們一直在深入反思。”對于底播扇貝的大面積死亡,獐子島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這些年也一直在采取措施,如建立監測系統,放棄不適播海域,舉辦開放性的抽測和調研,把扇貝的底播面積也從以前的三百三十余萬畝削減減到二百四十余萬畝,我們認為整體風險降低了,但實際我們更多講的是個體的風險,即我們自己海洋牧場區域的風險,但個體的海洋牧場與整個系統是不可分的”。
對于去年扇貝的大面積減產死亡,該內部人士表示,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根據扇貝養殖的生物規律,每年的11月份都是扇貝最為消瘦的時候,而且去年高溫期底層平均水溫較往年高了1.2℃,疊加降雨少造成的鉺料貧乏,造成最后的結果。該內部人士表示,如果單純的溫度高一點,單純的鉺料貧乏一點,都不會有問題,但幾個因素疊加在一起,就造成了嚴重的后果。
獐子島在分析扇貝死亡原因時曾提到長海縣養殖規模過大,局部超出養殖容量的問題。公司在公告中表示,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單位海域養殖強度的增加,使依賴海域自然生態系統提供營養物質的養殖貝類因餌料短缺,品質下降。
記者了解到,蝦夷扇貝個頭大,價值高,因為是冷水品種,可以養殖的區域有限,市場一直比較稀缺。作為特色優勢品種,目前長海縣歷年蝦夷扇貝浮筏養殖面積高達30余萬畝,底播養殖面積近500萬畝。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單位海域養殖強度也在不斷增加。有相關海洋生物專家告訴記者,地區單位養殖密度過大,使鉺料的繁衍速度跟不上養殖的需求,也會加重餌料匱乏的情況。
有相關海洋養殖從業人士直言不諱地表示,養殖密度過大也是很大的風險因素。海域使用金作為沿海地區的一項財政收入來源,確權養殖海域越多、越大,收入也越高,但不考慮海域環境和資源承載能力,盲目規劃,也會引發問題。一些養殖企業,受利益驅動,更是盲目擴大養殖規模,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養殖規模和品種的引導與控制。
就獐子島扇貝事件,大連壹網漁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表示,水產品養殖受自然環境影響巨大,并不是所有區域都適合,不能盲目追求規模。規劃區域是否都積累了最近3年至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海域歷史關鍵數據,是否對周圍環境和養殖狀況進行了評估都應被考量。水產行業目前良種覆蓋率比較低也是制約因素。
壹網漁海洋科技在后來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如果獐子島這樣一家已經先后融資50億元的上市公司都不能在海洋牧場的道路上走好,那么那些剛剛介入、資金、人才、管理、科研都不如獐子島的海洋牧場還有未來嗎?”
記者了解到,現代海洋牧場是指在海洋中,通過人工魚礁、增殖放流、海藻床培育等生態工程建設,修復或優化生態環境、保護和增殖漁業資源,并對生態、生物及漁業生產進行科學管理,使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海洋空間。連續兩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曾聚焦海洋牧場建設,明確要求“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相關部門會對海洋牧場每年進行考核評價,更重要的考量在于生態功能發揮的怎么樣,水質改善情況和漁業資源恢復的怎么樣,而漁業資源考核的并不光是其增養殖品種,而是天然水域正常所有魚類資源的恢復水平,包括浮游、底棲各種海洋生物以及海藻、海草的恢復情況。該專家認為海洋牧場更注重公益性,強調生態的修復功能。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