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曹楨
進入2018年2月,上市公司頻頻傳出碳酸鋰產業擴產的消息。2月13日,鋰電池概念股繼續走強,融捷股份連續兩日漲停,雅化集團、道氏技術、科恒股份、贛鋒鋰業、當升科技等均有不錯漲幅。
2月13日,中金公司發布觀點認為,鋰電設備行業回暖,前景可期。從數據看,2018年1月新能源車銷量略超預期。盡管今年補貼政策尚未發布,但得益于2019年新車型推出、雙積分考核迫近,看好新能源汽車長期增長趨勢。
贛鋒鋰業(002460)2月13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新增年產2萬噸氫氧化鋰項目春節后建成投產,年產1.75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將在2018年下半年建成投產。
相對于礦山提鋰,鹽湖提鋰是一種更加科學、經濟的提煉方法。經過中科院高原所十多年的科研攻關,鹽湖提鋰目前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目前,鹽湖提鋰擁有煅燒法、吸附法、萃取法等先進的提鋰工藝,鋰電池產業發展迅速,電池的正負極材料和配套材料支撐能力明顯提升和改善。根據《青海千億元鋰電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青海鋰電產業投資達700億元,產值達780億元以上。
藍科鋰業是由科達潔能與鹽湖股份合作成立的,科達潔能2月初發布公告稱,公司重點建設項目藍科鋰業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不久前在青海格爾木藍科鋰業現場開工建設。2017年投資藍科鋰業,是科達潔能在新能源材料領域的重要戰略布局,投建2萬噸新產能則是進一步做大、做強這一板塊的關鍵舉措。目前,科達潔能擁有藍科鋰業43.58%股權并控制48.58%表決權。而作為大股東的鹽湖股份,則在青海當地擁有豐富的鹽湖資源。
青海鹽湖比亞迪資源開發有限公司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同時啟動。這個公司是鹽湖股份與比亞迪合作成立的一家公司,這兩個項目,代表著電池級碳酸鋰項目正式啟動,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的電池級碳酸鋰項目。
據了解,此次簽約的年產5萬噸碳酸鋰項目總投資近80億元,預計建設工期1年半左右。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說,新能源汽車主要以電動車為主,目前電動汽車主流還是以鋰電池驅動。因此,充足的鋰資源對于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至關重要。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青海鹽湖提鋰商業化進程也必將全面提速。
1月底,藍曉科技發布公告稱,預計2017年凈利潤為8637萬元-1億元,同比增長40%-65%。公司還宣布與陜西省膜分離技術研究院承擔的青海冷湖100t/a碳酸鋰項目完成調試,進入常規運行階段,已產出高純碳酸鋰。分析人士表示,公司自身為國內吸附分離樹脂行業的龍頭企業,吸附技術優勢明顯,研究院則是在膜法方面具備技術優勢,兩者在膜法和吸附法方面聯合優勢互補,目前正式開始產出高純碳酸鋰,充分證明兩者互補后不斷加速鹽湖提鋰工業化進程。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受政策和行業趨勢影響,銷量增速迅猛,2017年、2018年、2019年預計銷量分別為70萬、100萬、150萬輛,帶動新能源汽車2019年碳酸鋰需求有望超過16萬噸,年復合增速達到40%以上,需求快速增長帶動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15年初的4萬/噸上漲到當前的16萬/噸。
而近期該股的連續上漲更是證明了市場對其的一致看好。1月,藍曉科技有6次漲停。2月12日,藍曉科技再度漲停,昨日小幅回落,收盤價22.27元,后市或仍有上行的空間。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