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業績從預計增長112.82%至162.72%,到增幅下調為6.41%至56.32%,再到預計大幅下滑44.92%,直至“由盈轉虧”徹底變臉,曝出1.287億元巨虧,猛獅科技現已四度預告去年業績,有三次下修,“準頭”之差令人咋舌。
但事情似乎又不是預測不準那么簡單,猛獅科技此前應已預計到情況不妙,并在3月初發布要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但拖到4月初才披露巨虧的壞消息。而就在這段“寶貴時間”里,公司有部分限售股東持股解禁,他們是否已趁機套現,猛獅科技至少應該給承受股價下跌的中小投資者一個說明吧。
業績快報前后落差1.8億元
4月2日,猛獅科技發布2017年度業績快報修正公告,公司預計的去年凈利潤由修正前的盈利5175.99萬元修正為預計虧損1.287億元。
猛獅科技此前曾于1月31日、2月28日兩次下修業績預測,對于業績預告的再一次“變臉”,公司給出的解釋是,部分清潔電力業務的收入確認與會計師事務所的認定存在一定偏差,對相關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進行了調減;全資子公司遂寧宏成電源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度經營仍未達到預期,對收購遂寧宏成時所形成的商譽計提了全額減值;控股子公司臺州臺鷹電動汽車有限公司、上海太鼎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根據產品價格情況、呆滯物料狀況及期后處置情況對存貨期末可變現凈值進行了重新估算,調整了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金額。
猛獅科技的前次業績快報是在2月28日發布的,為何4月2日的修正一下子砍掉了1.8億的業績,且直接造成盈虧逆轉,難道公司對自己的業績水平心里沒數么?其實,早在3月2日,猛獅科技就曾發布了一份關于2017年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稱經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對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和固定資產等的清查,擬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1.16億元。公司當時表示,此次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將導致2017年度凈利潤減少1.06億元。
猛獅科技2月28日業績快報預告的年度凈利潤是5175.99萬元;此前,在1月31日預告的年度凈利潤是1億至1.469億元。那么,問題來了,以5175.99萬元或1億元為基數,即使按公司3月2日預計的要減少1.06億元凈利潤計算,公司都存在由盈轉虧的風險。那么,已經知道情況不妙的猛獅科技,為何遲至4月2日才確認了年度虧損?
“時間差”恰逢600萬股解禁
記者發現,就在3月2日到4月2日的“時間差”里,猛獅科技恰有一批股權解禁。3月5日,猛獅科技發布部分限售股解除限售的提示性公告。2016年,猛獅科技曾向屠方魁等交易對方發行股份并支付現金購買華力特100%股權,到今年3月6日,華力特部分原股東所持有的600.7973萬股解除限售,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0589%。
明細來看,這600多萬股是由張成華、力瑞公司、邱華英、黃勁松、劉玉、饒光黔、周文華、廖焱琳、張婷婷共9名股東持有的。其中,力瑞公司于3月17日預告減持計劃,擬減持106.8萬股。不過,由于從預告到實際減持需有15個交易日的間隔,因此,力瑞公司應該尚未實施減持。
但邱華英、黃勁松、劉玉、饒光黔、周文華、廖焱琳、張婷婷等7名股東的解禁股份占總股本比例較低,個人的持股比例也較低,無需預告及公告。這些股東是否已經減持套現,猛獅科技的普通投資者不得而知。
昨日,猛獅科技利空襲來,公司股價低開低走,至收盤跌幅4.41%。對于因公司信息披露滯后而蒙受損失的中小投資者,猛獅科技是否應說明一下上述解禁股東是否已提前一走了之?
信披重大差錯誰來擔責
當然,猛獅科技的態度也是“誠懇”的,公司在4月2日的業績快報修正說明中專門“向廣大投資者致以誠摯的歉意”,同時稱,公司將對此次業績修正的原因進行認真分析,按《年報信息披露重大差錯責任追究制度》的規定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問責,并在以后的經營管理中加強業務培訓和監督考核,持續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會計核算水平,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可是,記者發現,猛獅科技幾年前也曾“誠懇”過一次。事情的起因是猛獅科技2013年度財務報表中的商譽及應付賬款科目存在錯誤,導致年報中總資產、流動負債、負債總額等項目也存在錯誤。同時,公司2014年第一季度合并及母公司現金流量表均存在多處錯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應由2738.80萬元更正為-2931.88萬元。因上述差錯,猛獅科技在2014年6月4日被深交所出具了監管函。
此后,在回復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反饋意見時,猛獅科技表示,針對上述財報差錯,公司管理層高度重視,根據《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年報信息披露重大差錯責任追究制度》等規定,對公司財務總監及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通報批評,要求其作出深刻檢討。
記者翻閱猛獅科技的《年報信息披露重大差錯責任追究制度》,在“責任的承擔形式”條款下,“責令檢討并改正”、“通報批評”是最輕的兩項,更為嚴厲的還包括“調離崗位、停職、降職、撤職”、“賠償損失”、“解除勞動合同”等。
此次,猛獅科技年報業績預告(快報)大失準頭,到底相關責任人員將如何被問責,公司又怎樣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所謂《年報信息披露重大差錯責任追究制度》是不是形同虛設,市場和投資者將拭目以待。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