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月
從新力金融的“虧本”重組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盲目追逐市場熱點而投入巨資的行為并不可取。以新力金融為例,公司為轉型追逐市場熱點互聯網金融而花了近17億元的投資,目前獲得的收益并不理想。
筆者認為,公司的轉型“虧本”有幾個原因導致的:一是公司高溢價收購金融資產,過高預估收購資產的未來前景,嚴重透支公司未來發展空間;二是,公司雖然也在公告中提示了收購金融資產存在的風險,但這種提醒更像是“走形式”,并未走心。不然,公司也不會無視P2P平臺跑路事件頻發而繼續推進重組事宜。
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份,國內共有1302家P2P平臺死亡,668家跑路。相比2014年全年跑路平臺122家,數量呈幾何驟增。在跑路的平臺中,有卷款跑路的上海百銀財富,還有打著P2P名義騙錢的純“騙子公司”。
尤其是“e租寶”事件爆發后,銀監會牽頭多個部門發布了P2P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由此可見,政府部門已經對P2P平臺上了心。
筆者發現,在上述P2P平臺中,大多出事的平臺是在2015年8月份和9月份,而彼時,公司的名稱仍是巢東股份,公司正處于重大資產重組的過程中,具體方案也尚在論證中。這說明,公司想要終止重組或換個重組對象也不是不可以的。
而此后,2016年1月份,上海、深圳、北京、重慶等多個城市相繼叫停了P2P新平臺注冊,同年2月初,包括農業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北京農商行在內的多家銀行相繼宣布暫停或關閉所有P2P交易接口,還有一些銀行正在逐步降低第三方支付充值額度。這些政策都認證了政府部門的上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標的資產業績承諾未達標之際,公司想到的不是如何搞好業績,而是妄圖造假,虛增利潤,此種做法更是另人痛心。
而公司2017年的巨虧,則更是說明了,為標的資產虛增利潤的做法不可為。
筆者認為,為了避免上市公司因“商譽減值”而“受傷”,相關監管部門應該加大對上市公司重組資產評估的審核。尤其是溢價過高的重組資產審核更應該加大,甚至是避免。
試問,標的資產在上市前的評估價已經提前預估到了未來10年或20年的話,那么,投資者買進去后,不但享受不到資產升值的價值,而且還要承擔標的資產高溢價后帶來的“商譽減值”風險。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