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隨著今年5月份,中公教育擬作價185億元置換亞夏汽車100%股權重組方案一出。5月23日亞夏汽車復牌,在此后的16個交易日中迎來14個漲停。截至9月21日,亞夏汽車報收7.7元/股,市值相較于5月22日復牌前暴增了近30億元。
近日,亞夏汽車發布公告表示,為保證本次重大資產重組順利實施,根據監管要求并經交易各方協商,對重組方案的進行“微調”,方案調整不構成對本次重組方案的重大調整。
與此同時,據中公教育披露的半年報業績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45億元,同比增長63.2%;凈利潤方面,上半年中公教育實現凈利潤2.1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38%。
有分析人士指出,考慮到交易雙方如期答復反饋,以及中公教育上半年高于預期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公司上市進程再添確定性。此外,由于本次重組是教育資產在民辦教育促進法后第一次上市,也具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
亞夏汽車微調重組方案
事實上,早在今年5月中旬深交所召開的媒體說明會上,亞夏汽車董事長周夏耘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之所以選擇中公教育,是由于教育培訓行業是國家大力支持和發展的朝陽產業,國家相關部委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教育培訓行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近日,在司法部發布的關于民辦教育促進法送審稿中,明確提到“設立實施語言能力、藝術、體育、科技、研學等有助于素質提升、個性發展的教育教學活動的民辦培訓教育機構,以及面向成年人開展文化教育、非學歷繼續教育的民辦培訓教育機構”可直接申請法人登記。
上述規定,不但明確了民辦學校的審批條件和程序,更被業內視為進一步放寬民辦培訓教育機構經營區域范圍的重大利好。數據顯示,我國教育培訓行業已由2008年的745.75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2489.3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6.26%。有機構預計,未來我國非學歷職業教育的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020年的9800億元,占到整體教育市場的31%。
反觀亞夏汽車,2018年半年報顯示,亞夏汽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7.69億元,同比下降3.77%;交運設備服務行業個股的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僅為-18.5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73.29萬元,同比下降11.41%。
對此,亞夏汽車表示,汽車市場競爭加劇,附加銀根收緊,導致公司財務成本上升。而融資租賃公司短期融資受阻,也造成了業務發展未達預期。
“亞夏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購買持續盈利能力較強的優質資產,并置出現有資產,實現從汽車經銷企業到非學歷職業就業培訓業務的轉型,進而有效保障上市公司股東的利益。”周夏耘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中公上半年凈利同增238%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投資者頗為關注的是,此前中公預估高增速是否會導致擬置入資產的估值偏高。對此,中公教育方面人士回復稱,目前,我國公務員培訓市場人口為約400萬人,事業單位更甚約為700萬至1000萬人次。而這種體量的培訓人數,事實上參培率還不到13%,相比考研200萬人卻高達85%的參培率,市場發展前景可想而知。
事實上,我國教育行業確實面臨著集中度偏低的特點,集中度偏低意味著會孕育出龍頭企業,而行業龍頭企業的增速以及毛利率往往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從已披露的業績來看,中公今年上半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45億元,同比增長63.2%,實現2018年預測主營業務收入的37.72%;凈利潤方面,上半年中公教育實現凈利潤2.1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38%。截至2018年4月30日,公司共有員工22620人,其中專職研發人員達1344人。
此外,公司的毛利率持續保持穩健,2018年上半年保持在55.35%的水平。對此,公司表示下半年毛利率或進一步提高。中公方面稱,2018年上半年部分協議班課程已經開課,導致了成本支出,但尚未達到收入確認條件。
“由于成本費用在發生當期就予以確認,而收入則要等到培訓服務完全完成或公布成績后才會確認。故在該種確認方式下,會出現上半年毛利率較低,下半年毛利率較高的結果。”有中公教育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公的主營業務有季節性特點,主要集中在二、三、四季度,報名到考試間隔1月-2月,這是營收的增長節點。
在培訓規模和參培人次方面,中公上半年同樣增幅顯著。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6月份參培學員累計達350.56萬人次(含面授和線上培訓)。而2015年-2017年的參培學員人次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62.10%。
“教育培訓市場足夠大而廣闊,中公做到現在甚至仍不足1%。但中公的橫向業務拓展能力很強,迄今已完成了319個地級市分支機構的搭建。”在李永新看來,下一步公司將繼續深扎渠道,加大占有率。而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不斷上漲的客單價也將有力推升營業收入。
有業內人士表示,作為國內公考行業的絕對龍頭,若中公教育順利實現上市,將成為A股最大教育培訓上市公司,借助上市打通融資渠道,有望實現進一步高速增長。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