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琳
作為創新之都,深圳以創新驅動推動城市的發展。在政府對科技創新制度的支持下,深圳轄區上市公司的研發力度也在不斷增強。Wind資訊統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滬深兩市282家深圳上市公司研發費用合計高達293.13億元,同比增長27.15%。其中,中興通訊、比亞迪、工業富聯和歐菲科技等4家公司上半年研發費用超過10億元。
近期,研發費用抵扣新政出臺,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升至75%。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舉進一步鼓勵創業,利好創新驅動型企業。深圳市公司治理研究會副會長、亞太鵬盛稅務師事務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合伙人袁祖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項政策的出臺,能促進上市公司等大型企業研發創新投入,實際性降低企業所得稅收負擔。”
45家公司研發支出超1億元
2017年,深圳上市公司研發支出474.23億元,占全國上市公司研發支出約10%,研發支出超1億元的公司有78家。而在2018年上半年,深圳上市公司研發費用達到293.13億元,占比2017年全年的61.81%。研發支出超1億元的公司達到45家,其中研發費用超過10億元的公司有4家。
中興通訊以50.61億元的研發費用居首,比亞迪和工業富聯分別以37.19億元和31.88億元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歐菲科技2017年上半年研發費用不到8億元,但在今年上半年已超10億元,達到10.41億元,同比增幅達31.77%。而排在第五位的立訊精密今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也接近10億元大關,達到9.33億元,同比增幅66.91%。整體來看,研發支出較大的公司主要集中在電子、計算機、通訊等行業。
歐菲科技董秘肖燕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始終堅持以研發為導向,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每年將超過營業收入百分之五的資金用于研發。2018年上半年研發費用主要用于加強光學產品創新布局、3Dsensing、屏下指紋、智能駕駛和AR/VR等前沿領域。”
從研發費用支出同比增長率來看,深圳惠程以同比增長474.71%高居榜首。2018年上半年,深圳惠程研發費用為3159.25萬元,而去年同期僅為552.6萬元,主要原因是新增合并控股子公司成都哆可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此外,廣和通、深圳華強、中航善達、大晟文化和亞聯發展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幅度也都在一倍以上。
深圳華強2018年上半年研發投入3046.23萬元,同比增長234.96%。對此,公司董秘王瑛表示:“公司從2015年開始對本土電子元器件分銷行業進行整合,充分意識到技術的提升能夠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增強公司分銷服務的內涵和外延,因此公司非常注重自主研發能力,并持續加大研發力度。近幾年,公司的研發人員和投入同比均有大幅增加。公司子公司華強電子網、捷揚訊科、鵬源電子、淇諾科技以及芯斐電子等都組建了專業的技術研發團隊,這些公司均獲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新政帶來顯著正面影響
日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聯合對外發布《關于提高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通知》?!锻ㄖ分赋觯髽I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
“2017年規定只針對中小科技創新企業提升比例,而最新的加計扣除政策針對所有企業2018年至2020年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從50%提升至75%。”袁祖良表示:“新政有利于降低研發高投入企業的負擔,進一步推動企業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鼓勵研發創新。同時,也更好的維護了稅收公平原則。”
光大證券研究員楊明輝在研報中表示:“新政帶來顯著正面影響,凈利率較低的企業更為受益。”民生證券研究員鄭平也認為,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越高,銷售利潤率提升越大。
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最大的前五家深圳上市公司分別為:冰川網絡、大晟文化、贏時勝、中新賽克和深信服,占比最高的冰川網絡達到39.85%。上述五家公司2018年上半年銷售凈利率最高的也是冰川網絡,為39.21%,最低的則是大晟文化,為8.55%。
楊明輝表示,在消費電子方面,本次新規對行業龍頭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但對不同企業的影響程度也有較大的差異。新規對信維通信、順絡電子和大族激光的影響較小,主要是因為這些企業具備較高的凈利率水平,所以新規帶來的正面影響較小。歐菲科技和立訊精密的正面影響較大,主要是這兩家企業的凈利率水平較低,所以具有較低的基數,帶來的業績彈性也較大。
肖燕松表示:“近期新出來的研發費用抵扣新規,減輕了企業稅負,降低了公司成本,給公司在研發創新方面帶來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他同時表示,未來公司的研發方向將圍繞著光學創新,在自身優勢產品的基礎上繼續向產業鏈上游進行延伸發展,強化智能汽車領域的軟件算法及硬件的開發,向AR/VR、人機交互等領域拓展,努力打造歐菲智能制造,提升公司在產業鏈中的行業地位和綜合競爭力。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