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吳曉璐
在A股持續走低的同時,破凈股數量創歷史新高,多數上市公司已經凸顯投資價值,A股少見的要約收購,在今年也多次出現。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至10月15日,以上市公司為目標方的要約收購已達19起(以首次公告日算,下同),2016年和2017年,這一數字分別是11起和15起,今年的要約收購數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其中,有5起要約收購直指上市公司實控權。
年內19起要約收購
5起直指上市公司實控權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在上述年內19起要約收購中,有8起已經完成,6起在準備中,3起在進行中,2起失敗,1起暫停。而在8起完成的要約收購中,水井坊、錢江水利、寧波中百和東百集團4起收購數量和金額達到預期,收購股份數量占總股本的比例分別為20.29%、10%、5.65%和5%。另外,國城礦業、中關村等4家收購數量均低于預期。
10月12日晚間,云南城投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云南省城投集團(簡稱“省城投集團”)決定以部分要約收購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預定收購股份8028.4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5%,要約價格為5.2元/股,較10月12日收盤價高出103.13%。預計要約收購所需最高資金為4.17億元。省城投集團稱,本次要約收購為部分要約收購,旨在提高省城投集團對云南城投的持股比例,提振投資者信心。
記者統計發現,大多對上市公司的要約收購目的在于加強對上市公司的控制,促進上市公司的穩定發展,同時提振投資者信心或謀求戰略合作。
如近期完成對中關村收購的國美電器稱,要約收購旨在進一步提高對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強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和影響力,促進企業長期戰略穩定、提振資本市場信心,切實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物美控股要約收購新華百貨,則是看好上市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加強戰略投資和戰略合作,同時物美控股擬利用自身優勢資源,進一步促進上市公司的穩定發展。
但是,也有部分要約收購直指上市公司實控權。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要約收購神州高鐵、*ST康達、ST景谷、江中藥業和匯源通信5家上市公司的收購方,收購目的均直指上市公司實控權。
以神州高鐵為例,公司曾表示收到中國國投高新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國投高新”)要約收購。本次要約收購前,國投高新不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上市公司無控股股東,亦無實際控制人。公告顯示,國投高新看好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前景,以及神州高鐵的發展潛力,擬通過本次要約收購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權。
多數要約收購存溢價
對股價提振有限
另據記者統計,年內的19起要約收購中,17起均存在溢價,9起溢價超過20%(含20%),其中溢價最高的就是云南城投的要約收購,其股價在公告后首個交易日開盤后,便一字漲停。
對于溢價的要約收購,理論上在二級市場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間。但是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0月15日收盤,目前完成的8起要約收購中,僅國城礦業最新股價高于要約收購價,另外7家公司股價均低于要約收購價,且低于要約收購起始日的收盤價。其中,錢江水利和寧波中百等公司最新股價較要約收購價跌38.8%和38.06%,較要約收購起始日的收盤價跌33.19%和14.21%。
今年2月份,浙江國城控股有限公司參與建新集團(8月初更名為國城礦業)破產重整,通過執行法院裁定的重整計劃及修正案取得國城礦業多數股權,進而間接控制國城礦業4.66億股的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40.99%。10月15日收盤,國城礦業股價報收11.58元/股,自4月18日完成要約收購以來,國城礦業股價累計上漲9.55%。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要約收購上市公司股權,主要是因為目前股價相對較低,增持一方面可以加強二級市場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借機增強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但問題在于目前是市場前景黯淡,信心不足,并不是簡單增持就可以扭轉的,因為外部環境導致經濟疲軟,內部上市公司也缺乏真正實質利好。
如果要約收購失敗或者終止,上市公司股價跌幅更深。據記者統計,3家要約收購失敗或暫停的上市公司,在計劃終止后股價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