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2018年10月12日,安永中國在上海揭曉了“安永復旦中國最具潛力企業評選2018”獲獎企業名單,經過層層評選,千城數智(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千城數智”)最終獲得“最具潛力企業獎”。本年度評選共有25家入圍,其中20家企業榮膺“最具潛力企業獎”,5家企業獲頒“最具潛力種子企業獎”。
當前,我國消費人群呈現出品牌忠實度低、享受及時服務、重體驗、時間碎片化、社交娛樂化等需求特征。面對這樣的變化,千城數智構建胡金融與數據驅動的TMT平臺,并以這種商業模式,將新媒體和新零售二者結合在一起。不但打通了線上線下,同時實現了“新媒體x新零售”立體化營銷,帶動了金融、保險、精品裝飾等衍生業務。
對此,安永復旦評選委員會認為,千城數智作為汽車零售新模式的開創者、領導者,成功地解決了購銷雙方的痛點,正在成長為汽車大數據領域的獨角獸。
開啟新媒體商業化轉型
據記者了解,千城數智董事長郭登禮擁有15余年傳媒經驗,近年來通過深入研究汽車電商領域,致力于新媒體和新零售的深層次融合。
據他介紹,在2018年中國車市整體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哎遠離大都市的縣市中舉辦的小型團購會卻能完成到場五百余人,訂單量超過300個,訂單率超過60%的銷售佳績。
“類似這樣的團購會就是千城數智旗下業務板塊之一——千城特賣品牌主辦的。”郭登禮介紹,像這樣的線下團購會,這幾年來千城數智已經陸陸續續在全國350個三四五線城市先后舉辦了上千場,充分解決了車企銷售渠道下沉難,產品難以有效直達消費者的痛點,也有效改善了消費者購車環節中存在的價格不透明、手續繁瑣等較差的體驗痛點。
另一方面,隨著移動互聯網興起,人們對資訊和信息的強烈渴求通過近年來涌現出的一大批自媒體平臺和一大批優質原創內容產出者得以滿足。深諳媒介傳播之道的千城數智率先把握住了這樣的趨勢,于幾年前就成立了大眾侃車這樣的自媒體IP,同時還整合了數千家有著地方優勢資源媒體的云媒體平臺——千城云媒。
幾年來,大眾侃車已成為國內知名的汽車類頭部自媒體,其產出不同于傳統垂直媒體單純講產品、列數據,而是帶有獨立鮮明觀點的優質內容,在行業內獲得了大量來自廠商、同行的贊譽,也積累了大量的讀者和粉絲。
雖然在傳播領域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但郭登禮發現,一二線城市消費者和三四五線城市消費者的媒介接觸習慣有很大不同,品牌、企業更容易觸達一二線城市,但對于三四五線城市卻往往無能為力,這成為他和團隊思考的另一個問題。
在郭登禮總看來,“信息流-內容流-數據流-線索流”,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和實踐,一條有效的新媒體商業化轉型之路逐漸形成了。
探尋汽車新零售實踐
新技術正在給各行各業帶來巨大沖擊,在汽車零售領域,各大電商巨頭也在不斷滲透。此態勢自去年7月1日國家頒布《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后愈演愈烈,其中備受關注的天貓無人汽車超市也高調落地,并聲稱“買車像買可樂一樣輕松”。
談到如火如荼的新零售,郭登禮認為,新零售的本質依然是零售,而零售的本質依然是不斷提高對客戶的成本、效率和體驗,新零售只是在這個框架下零售業在互聯網時代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形態。從這樣的意義上來講,傳統零售不是簡單的和互聯網、科技手段結合就是新零售了,固然這些科技手段很重要。
不過,汽車新零售不同于其它電商行業是簡單的“線上購買+線下體驗”模式,汽車這樣的大宗商品消費,單純的線上購物是無法滿足消費者的購車滿足感的,它還涉及試駕、金融、保險、上牌等需要線下支持的較長流程。
郭登禮介紹,對于阿里、京東這些傳統的電商巨頭來說,或是對于如大搜車、易鑫這樣以金融來驅動的新興汽車新零售參與者來說,場景化體驗和汽車后服務是目前他們難以解決的消費者購車需求痛點。
他預計,未來很長時間的汽車新零售實踐,線下b(車商)除了提供體驗,還要輸出很多的服務能力,要把線下車商納入整個服務和協同體系。“真正的S2b其實是S2b2c”,郭登禮介紹,整合了前端的S(廠商)和小b(經銷商),一起更好地服務用戶。提供給C,也就是用戶主要有四大方面的服務——場景、金融、共享、汽車后服務。
倍數效應下的新思路
在車廠賣車難,消費者買車難的現實困境下,汽車新零售似乎是一個解決此問題的有效方法。但是如何真正的把汽車新零售做好,成為了目前汽車銷售界的難點。
對此,郭登禮帶領千城數智團隊以“線索”為交匯,有機地融合新媒體和新零售這兩者。千城數智的此種新模式,源于他們是傳統汽車垂直類媒體出身,先天擁有對汽車行業的敏銳嗅覺,并多年來與廠商和經銷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隨后,通過千城云媒的線索積累,接下來聯合廠商、經銷商,幫助他們更好的銷售自然是水到渠成。
而在大數據方面,千城數智還自主開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QCiOS——千城大數據智能系統。系統首期包括:前端系統、營銷系統、交易系統和財務系統四大模塊,后期將加入服務系統、出行系統、二手車估值系統、個性定制系統、AI數據分析系統。
最終,通過新媒體和新零售的聯合創新,實現了倍數效應,形成了與競爭對手的錯位競爭的跨界優勢,以及對傳統媒體和傳統流通企業形成降維打擊的運營優勢。以大數據+AI這樣的新技術,把新媒體的IP和生活社交、社群與體驗場景獲取的商業廣告收益升級為數據交互收益,推動消費商品智能迭代和交易模式進化。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