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我覺得我挺不低調的,老拋頭露面。”面對記者開門見山的提問,長城華冠董事長陸群笑著說。
新能源汽車行業如火如荼,造車新勢力更是不斷“造勢”,聲勢一波高過一波,相比這些剛剛入局不久的“新人”,陸群可以說是汽車行業的“老人”。但技術出身的陸群,表面看來并不如“新人”聲音大。
在陸群看來,能否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獲得長久的生命力,最重要的是看誰能掌握最核心的技術,誰能看清行業變革中的真正邏輯。
技術創新
是打破傳統行業格局的核心
2003年,在汽車合資企業從事整車開發13年的陸群成立了長城華冠,為整車制造企業提供全流程的汽車整車設計開發和服務。2010年,長城華冠設立電動車事業部,全力攻堅電動車核心技術。2015年2月份,長城華冠成立全資子公司前途汽車,專注純電動汽車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長城華冠從汽車設計公司發展成為新興汽車產業集團。
“在任何產業、行業的發展和變革中,技術都起到了關鍵作用,如果沒有內燃機的小型化就不可能有汽車替代馬車這件事;如果沒有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突破與不斷迭代,亦不可能有今天的微信、美團、滴滴這樣模式創新的出現。”陸群表示,最近幾年新能源汽車行業變得熱鬧起來,唯一的技術突破就是鋰電池。
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清華技術男”出身的陸群一頭扎進了技術研發,新能源汽車企業不管是跟汽油車競爭,還是跟新能源車賽跑,必須要有獨門的“看家本領”。
寶劍鋒從磨礪出。如今,長城華冠手中的1466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648項)記載著八年來在技術創新方面的默默付出,其新能源整車產品開發也已定義至第五款車型。就在不少造車新勢力還在四處“講故事”的時候,2018年8月份,長城華冠旗下前途汽車—首款國內自主研發的純電動跑車前途K50正式上市。沒有過于花哨的故事,也沒有高調的“博得出位”,就像陸群造車的態度一樣“炫酷”。
“總有人問前途為什么第一款車要做跑車?這不是為了簡單的好看,也不是一個噱頭。”陸群表示,“我們的邏輯是要回歸產業邏輯,產業上要有競爭力,電動車是跟誰競爭?電動車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不是跟其它電動車競爭,而是汽油車”。
隨著前途K50上市,長城華冠突破了很多技術難關,體系內所有前沿輕量化技術和創新工藝都在這個車型上得以落地實施。前途汽車這一高端科技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建立為后續車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提到前途K50的技術,不管是國內首創的碳纖維和鋁合金組合的輕量化制造工藝,還是領先的華特電池箱的液冷溫控技術,陸群都侃侃而談。他認為只有突破了技術創新才能牢牢抓住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變革點。
他還舉例稱:比如整車控制系統,涉及到電驅動的整車控制,整車電機的輸出表現,電池的整個管理和控制,這是替代了車用內燃機的一個大的變革點,是將來的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技術關口。在這個變革點上不掌握關鍵技術,那將來進攻的力量在哪?將來的生存機會在哪?沒有技術創新,亦步亦趨的再復制一個傳統鋼板和四大工藝,根本不可能撼動此前汽車行業的壟斷格局”。
資本“高舉快打”模式
遭遇汽車行業長周期
這幾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受到資本熱捧。還在堅持“造車夢”的賈躍亭燒了幾百億,盡管造車一事目前尚沒有成功,但依然有資本愿意接盤。
陸群認為,資本進入很多行業是成功的,但新能源汽車行業比較特殊,是一個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和人才密集型行業,一次性投入大、投資回收期長是其與眾不同的一大特點。長城華冠本身對于資本短期行為的特殊屬性是充分理解的。
資本的力量無可厚非,但是一味的追捧卻極容易忽略產業本身的邏輯性。長遠來看,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創新不能由資本牽著走,而應是資本助推技術,否則欲速則不達。
實際上,長城華冠在積極地利用資本的力量來推進產業發展,而不是把產業變成一個資本故事。
對此,陸群表示:“資本一定是來給我們助力的,一定是來加速技術進步和產業變革的。”當然,公司也是一以貫之的。根據長城華冠的計劃,資本既然要短期收益,公司也配合短期收益,策略就是小步快跑:每次融資數額不大,但是一直在按部就班地做融資,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保證公司快速穩步前進。”
根據公司2018年三季報顯示,除基于高性能運動跑車平臺的前途K50上市外,前途汽車以小型乘用車和中大型乘用車兩大平臺為基礎,后續4款量產車型的研發工作也已在路上。
陸群還指出:“我們一定在短期內讓資本看到有進展的回報,有回報以后,各方面邏輯都自洽。把一個產業長期的邏輯分成階段性的短期目標,汽車本身是一個周期比較長的產業,它不像手機那么快。不管是什么模式,新能源汽車行業最終是要回歸制造業,制造業的本質拼得是效益,拼得是用低成本的方式造出高質量的東西。
資本有時候是解藥,有時候亦是“羈絆”。如今,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資本更像是一把雙刃劍。
“資本有資本的邏輯,產業有產業的邏輯,互相要尊重,然后找到資本邏輯和產業邏輯的平衡點和利益共同點”。陸群頗為感慨地說。
對于資本邏輯和產業邏輯該如何對接?陸群表示,“我們頻繁地多輪融資,迅速地用少量的錢做出一定的產業成果,哪怕這個成果還不大,但踏踏實實一個臺階一個臺階走,然后再繼續融資再往下做”。
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這也導致造車新勢力不斷涌入,爭做第一波吃螃蟹的人。但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逐步減少,甚至到2021年將取消補貼。同時,兩年后,跨國車企的新能源車也將開始進入國內市場。彼時對于國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可以說是一種巨大的考驗。
“如果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競爭力,想贏得市場根本不可能。”陸群表示:“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會逐漸回到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本質,回歸到它的合理規律上,技術創新帶來的價值最終會被其創造的成果所體現。退潮之后誰在裸泳,都看得見,這很快,不會老是吹泡泡的狀態。”
當別人“講故事”時,長城華冠在“寫故事”。
09:14 | 機器人引領工業變革 科創板公司為... |
08:36 | 新希望4月份養殖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 |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