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2018國有企業海外形象建設優秀案例”評選入圍名單在萬眾矚目中出爐,茅臺依托在過去的一年海外品牌營銷取得傲人成果,成為唯一一個入選該名單的中國酒類企業品牌。
本次評選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中國外文局中國報道社共同發起,以"挖掘典型案例建設企業形象講好中國故事"為宗旨,根據各領域國有企業在海外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故事等進行案例征集,積極挖掘有代表性的企業,總結分析典型企業在國際化經營管理、形象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為提升海外傳播水平提供優秀案例,并在全國范圍內予以表彰和分享,激勵國有企業海外形象建設整體發展。
茅臺在中國石油化工、中國鐵建、國家電網等20家國有企業中成功入圍,標志著國有企業在白酒領域的海外形象建設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同時也是對茅臺積極打造海外形象、推動中國民族品牌國際化成果的極大肯定。入圍名單一出,便引起了業內及海內外茅臺關注者的矚目與欽佩。對于茅臺如何快速打造這張中國名片的探討,迅速引起人們的關注。
1
文化自信助力中國質造享譽全球
“文化強國”發展戰略的落實為民族品牌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承載著中國白酒千年傳承的文化、釀制工藝與匠心精神,茅臺在面向海外市場進行品牌營銷的進程中,以茅臺酒為載體促進中華國粹文化的弘揚,激發了中外華人的文化自信和光大民族品牌的責任感。
攜手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經銷商,茅臺充分調動經銷商的積極性,結合當地市場與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各地舉辦形式多樣的品牌文化推廣活動,讓海外消費者切身感受茅臺的高品質,沉浸于醇厚醬香的絕妙享受。茅臺將中華傳統美德融于現代公益事業,并積極投身于此,率先垂范踐行中國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同時發起多種形式線下活動,集合海外華裔共同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播使者,以強大的傳播力將茅臺的高品質和深厚文化展現于海外消費者面前。
2
數字營銷促進品牌認同
在全球互聯網大發展的當下,茅臺將發展的目光放置于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充分運用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海外新媒體平臺,打造傳播力強大、覆蓋范圍廣泛的品牌營銷渠道,提高茅臺品牌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聲量,塑造“中華釀酒大師”的品牌形象。
▲茅臺Facebook官方主頁
在此期間,茅臺通過獨具匠心的創意思維,以中西方文化相結合的形式推出海外消費者易于接受的互動話題、營銷內容,完美打造了茅臺獨具大國風采的高端白酒品牌形象,同時也使得海外受眾對茅臺的認知度得到了有效提升,海外消費者對于茅臺品牌和中華國粹文化的認同感得到了極大增強。
▲Facebook精彩貼文
茅臺依托Facebook平臺精心打造了“茅臺實驗室”系列,通過原創視頻以寓教于樂和生動有趣的方式塑造茅臺“釀酒大師”形象,其中“茅博士”以風趣幽默又易被西方人所接受的外形和特征,讓海外受眾著迷于中華釀酒工藝與中國傳統文化。此外,茅臺還發布諸多展現中華民族風采的創意系列推文以及形式多樣的線上互動活動,從感官、文化等多角度加強海外消費者對于茅臺品牌的認同感,從而加速中國品牌海外形象的塑造過程。
▲海外精品欄目——茅臺實驗室
自茅臺品牌海外營銷方案實施以來,Facebook平臺吸引粉絲近50萬人,貼文獲取累計互動高達411萬余次,平臺累計總曝光數1億多次。Twitter平臺主頁粉絲共23萬余人。貼文獲取累計互動共730萬余次,累計總曝光數約2580萬次。精彩的數據背后彰顯數字營銷對于茅臺品牌形象、民族文化的強大傳播力以及中國民族品牌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與號召力。
隨著中國經濟全球話語權的增大,中國企業的海外形象面臨相當的壓力與挑戰,同時也迎來新的創新和機遇,“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將進一步提升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與市場空間。“蹄疾步穩”或是未來一段時間中國企業國際形象構建的整體趨勢。
“2018國有企業海外形象建設優秀案例”的入選,是對茅臺長期以來踐行品牌國際化發展戰略成果的肯定,也是對中國國有企業形象光耀于世界的階段性認可。如今,茅臺已擁有115家海外經銷商,分布于五大洲68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市場銷售網絡布局日趨完善,線上營銷平臺更是日臻成熟。未來,茅臺將繼續肩負弘揚中華文化、光大民族品牌的重任和歷史使命,利用最先進的媒體技術和前沿內容,提升茅臺在海外的品牌認知度,增強海外消費者對于白酒這一中華國粹的認同感,在各國品牌競相角逐、文化爭奇斗艷的世界競爭格局中,助力中國民族品牌璀璨于全球,中華國粹文化為世人所追崇。(CIS)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