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股份董事長、總經理沈浩平1983年在車間一線拉單晶,直至2002年擔任了副總經理,仍有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一線。他對一線感情深切,盡管不愿意預料20年后行業會是怎么樣,但愿意規劃公司好好發展讓員工二十年不失業。
在中環股份的價值觀中,環境友好放在第一,其次就是員工愛戴,再次是政府尊重、客戶信賴。沈浩平在采訪中多次提到,要成為員工愛戴的公司。
盡管不愿意靠低工資出利潤,但他愿意在和強者合作中交出學費,當行業靠著補貼過活,他卻認為補貼遲早會退出,還是要回歸到市場競爭中。在國際合作和競爭上,他主張不夾雜太多民族情緒,而是回歸到商業中去,企業家應該抱著商業精神的本質來做。
身處一個周期劇烈變動、時有不測風云的行業,中環股份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公司如何看待半導體行業產業轉移,在產業規劃上是怎么考慮的?
近日,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采訪團走進中環股份,證券時報常務副總編輯周一與中環股份董事長、總經理沈浩平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
“建百年老店”
周一:半導體、新能源行業大浪淘沙,中環一直堅持到現在的原因是什么?
沈浩平:我們公司堅決杜絕OfficeEngineer(辦公室工程師)、OfficeManager(辦公室管理者),成長起來的年輕工程師、年輕管理者在一線時間沒有低過三分之二,這個行業需要的是工匠。1985年我們開始跟夏普做配套,很早就走出國門,大規模的硅材料周期已經有五次了,每一個大周期價格波動都超過300%,在上升通道中表現優異其實不是絕對實力的表征,真正能體現企業價值的是在谷底還能存在、還能發展上。
這要弄清楚公司在產業鏈中到底處在一個什么位置?在技術創新、商業創新上貢獻了什么?這個貢獻是行業性的還是局域性的?中環應該說歷史上行業五次大周期,我們大都經過,這個行業需要工匠,無論是工程師還是管理者都應該具有工匠精神,保持一種謙虛的心態面對市場,保持一種工程師工匠的心態,可能會更好,否則摔死的是企業自己。
周一:行業還會不會有重大技術創新?
沈浩平:2017年在中環股份的年度報告里面提到,光伏產業已進入“成熟制造業”階段了,現在更多的是要靠集約化生產和工業4.0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改善品質。換句話說,我們認為大規模的創新告一段落,創新不是無止境的。
周一:中環目前有什么布局可以替代一部分進口?
沈浩平:第三輪IC(集成電路)產業轉移就在往大中華區,這次轉移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市場在這里,集成電路也得市場導向。產業轉移不以國家意志和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中國大陸的企業應該利用這次機會。
另外,我們只是全球產業鏈中的一環,首先應該擺正心態,它本質是一個商業行為,本質上是一個全球布局行為。企業還是應該建百年老店,做不到百年老店也得放開眼界,毛主席說風物長宜放眼量。
周一:公司做了哪些布局來迎接第三波浪潮的到來?
沈浩平:中環拼命地少人化、自動化、高效化、高薪化,堅持工業4.0來應對,必須這么做。
過去光伏行業有很多從業者,現在開始往寡頭匯聚,我們開始從游擊戰走到陣地戰,光伏行業應該是和半導體硅材料一樣是少數寡頭游戲,因為只有少數人的效率才更高,資源浪費才最少,市場波動才最小,其實這個是經濟規律,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管中環股份在光伏材料產業還是半導體硅片產業,都必須要進入到前三里面去,你的產業規模進不到前三,再好的技術也沒用,因為什么事得有個金字塔結構,技術沒有量支撐,那叫什么技術?
“能排四顆星”
周一:還要看能不能把技術跟市場結合起來,最后把產品做出來。
沈浩平:我們從1958年開始做半導體材料,2015年策劃8~12英寸集成電路用拋光片項目,擴大我們半導體材料業務的規模,為什么有信心?因為我們區熔技術已經是全球前三了,當時提了一個詞叫“忍受剝削”,第一個心態是忍受剝削,第二個心態是艱苦奮斗。
周一:忍受剝削是忍受國外大廠的剝削嗎?公司半導體進度怎么樣?
沈浩平:忍受知識的剝削,你作為市場新進入者,該給客戶交學費。
中環從來沒有像國內其他做集成電路項目那樣從外面引進團隊,我們就是自己培養的團隊,我們解決的所謂難題幾乎100%靠中環自己的團隊。天津是8英寸、12英寸拋光片的基地,晶體的基地都在內蒙呼和浩特,江蘇宜興是拋光片放量的地方,研發主要還在天津。我們相信明年三四月份12英寸20000片就能量產。我們設想8英寸要進入世界前三,這個行業是贏家通吃的行業。
周一:半導體行業利潤情況怎么樣?
沈浩平:這個行業有所謂的4年周期,四年漲四年落,從2016年開始量升價漲,新能源車、AI、工業自動化等各種需要半導體硅片的多了,最近好一點的產品毛利率都很高。
歷史上我們區熔單晶最慘的時候毛利率也沒低過40%,我們希望做一個差異化競爭者,我們更相信自己的競爭力。
周一:中環好多產品、技術跟國外產業鏈有深度融合,與國際大玩家一起玩,這個路線是怎么確定的?
沈浩平:中國的工業化,特別是半導體、工業4.0、互聯網+經濟的情況下,許多企業工業3.0、工業2.0都沒做好,這個客觀存在,我們雖然規模很大,但我們的工業質量和企業質量相比國際先進水平來說,應該是有結構上的差距的,一些是經驗上的差距。
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差距究竟是什么?差的就是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背后有很多因素支撐。隨著產業轉移過來以后,不光是技術,還有商業理念、企業管理、企業運營文化,對知識產權的認知等方面都還有需要學習的過程。
“強者不獨行”
周一:在半導體領域,中環未來會不會把重心轉向國內市場?還是繼續以國際市場為主?
沈浩平:應該先跟強者走,假設中環自己是一個盲人,或者半盲人,與強者合作,可能得到更多的學習吧,如果中國國內有強者,我們就跟著強者走。
周一:在參與國際產業競爭中,中環有沒有感覺到國際同行的防備?
沈浩平:不分黃皮膚、黑皮膚、白皮膚,這是商業。我想中環應該先以這種心態來看這件事,中國企業的企業家,可能還是應該抱著商業精神的本質來做。
我們強調的是要工業4.0、少人化,一人操作幾十臺機器,要強調員工的收入,我們要員工二代和家人都愿意在這樣一個公司的一線工作,有我在中環,就必須尊重一線員工。我倒了19年班,2002年當了副廠長還在倒班,晚上10點上班、早上6點下班。
周一:那時候你還年輕。
沈浩平:我想真正的創新,真正的企業家一定在這種環境產生。企業的發展還是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是說讓工人們去做工匠,首先是工程師做工匠,管理者做工匠。
“生命總要找出路”
周一:外圍因素會不會對全球半導體行業的第三波轉移浪潮進程產生影響?
沈浩平:有影響,但我認為不是某個人能夠擋得住的。《侏羅紀公園》里面有一句話,叫“生命總要找出路”。
周一:今年行業政策調整較大,中環客戶有沒有什么變化?
沈浩平:客戶沒有大變化,還增加了一些新客戶,年底會把明年產能90%以上的合同簽完。
周一:那意味著行業洗牌過程中,中環市場份額有可能還在提升?
沈浩平:那是百分之百的,我知道市場下行的時候該怎么走,他們不知道下坡路怎么走。
周一:“走好下坡路”這句話說得很好,有什么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下?
沈浩平:其實沒什么經驗,就是中國人的仁義禮智信。2017年價格瘋漲的時候,中環把產品市場價格拼命往下拉,而在市場下坡的時候,中環又是市場價格的跟隨者,我們總試圖讓振動的幅度平緩一點。
周一:現在硅料、單晶片、多晶片,好像價格下降的幅度都很大?
沈浩平:是,光伏發電沒有平價上網前這是常態,沒有平價上網前拿著補助的毛利和利潤都是虛妄的,我們認為2019年下半年或者2020年平價上網了才是市場真正的價格。很多光伏企業認為自己在市場里,其實是能源局大的計劃經濟的下市場參與者,光伏行業現在還不是市場行業。
周一:什么時候平價上網?平價上網以后,大家靠什么來競爭?
沈浩平:2020年平價上網沒有什么問題,至少在西部、中部沒有問題,東部可能更早。品質第一,份額取決于品質。
周一:現在降低成本的空間還有哪些?
沈浩平:空間巨大,我個人認為對中環來說晶體環節成本可能有30%、40%下降空間,非硅成本還有20%到30%空間,晶片加工的成本估計也有20%空間,綜合算起來硅片的全成本有接近30%的下降空間,我個人認為工業4.0的管理就是優化良品率。成本降低可以讓企業即使沒有地方政府給補貼,也有足夠空間活下去。
中國制造業毫無疑問是走在世界前面的,我們制造業規模某些地方比美國人強,可能比日本、德國的差,但是我們的綜合配套能力要大于日本、德國。中國其實為人類做了更大貢獻。
“恐懼激勵法”
周一:據說光伏行業降低補貼不會一刀切,還會繼續補貼,另外裝機量也在超預期地增加?
沈浩平:能源局的任何舉措我們都贊成,樂見其成,。沒有這些政策,中環也要活下去,也要發展下去。
周一:這種政策能不能扭轉整個行業短期的困境?
沈浩平:我不覺得是。只是把這個過程拉長了,痛苦增加了。我個人觀點是,最應該解決的事不是給補貼,而是降低非技術成本,跟稅務局討論合理的稅務負擔,討論各種法律政策,但不應該再給行業補貼錢了。
周一:聽說你有時候還會想想人類宿命的問題?
沈浩平:我們公司把環境友好放在首位,其次是員工愛戴,再次是政府尊重、客戶信賴。
我人文主義情結比較重。許多事情都是過眼煙云,但還應該有一些真的東西、美的東西,員工都不善待,還去講什么社會責任?
周一:執掌中環這么多年,你覺得作為一個國有企業,有沒有難處?難在什么地方?
沈浩平:體制缺失大。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講,國有企業不能抱殘守缺,其實制度層面的缺失很大的,不能把企業當政府來管。
我們公司的理念,其實最根本的理念就是我們大家上上下下管理層都有一個理念,就是讓員工二十年不失業,換句話說,我們的競爭能力強大是來自于我們恐懼失業、恐懼企業倒閉的競爭力,別的企業可能是高管層有巨大的股權激勵或者收益的激勵,我們有恐懼激勵法。
另外找一個“1”
周一:中環下一步的愿景是什么?
沈浩平:還是要全球化,可能的話,有三到四個板塊能進入全球細分行業前三,現在光伏硅片進入到前三去了,半導體在爭取進前三,但這樣企業還是不安全,還要爭取至少一個,所以老在想“2+1”。
周一:那這個“1”有沒有一點雛形?
沈浩平:最近考慮“十四五”規劃的時候,我比較痛苦,就是“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都是很清晰的,“十四五”就需要尋找新的方向。
周一:你現在最關心的事情有哪些?
沈浩平:我覺得中環股份有三件大事,第一大事就是找到那個“1”。一定不是光伏產業、半導體產業,肯定是另外找一個“1”,這是一個很大的事,也許在新材料領域。干材料科學,我們力量很強、功底很深。
第二是工業4.0,一定要讓中環成為中國企業的榜樣。
第三是希望體制上能有所突破。
09:14 | 機器人引領工業變革 科創板公司為... |
08:36 | 新希望4月份養殖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 |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