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婷
11月29日晚間,寧德時代發布公告顯示,擬向銀行申請不超過1100億元綜合授信額度。
一位金融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寧德時代此次年度綜合授信反映了資金流向優勢資產。不過一般各家銀行在做綜合授信時更多是意向性的合作,企業具體提取額度仍然需要視實際情況而定。
擬申請1100億元綜合授信
寧德時代稱,為滿足公司及子公司日常生產經營及項目建設資金需要,公司及子公司擬向銀行申請總計不超過人民幣1100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本次向銀行申請綜合授信額度事項的有效期限自2019年1月1日起至2019年年度股東大會召開之日止,授信期限內,額度可循環滾動使用。授信形式及用途包括但不限于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產貸款等綜合業務,具體合作銀行及最終融資金額、形式后續將與有關銀行進一步協商確定,并以正式簽署的協議為準。
值得一提的是,在發布前述綜合授申請計劃同時,寧德時代發布了下一步投資擴產安排。
寧德時代在同日發布公告顯示,擬通過江蘇時代投資建設江蘇時代動力及儲能鋰電池研發與生產項目(三期),該項目擬投資總額不超過74億元。該項目規劃建設動力及儲能鋰電池生產線,主要包括廠房和配套設施以及工藝設備投資,占地面積為510畝。
寧德時代認為,隨著國內外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儲能行業的興起,未來幾年動力電池產業的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本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擴大公司的產能,有利于提高公司經濟效益,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有積極影響。
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認為,最近幾個月來中國市場傳統燃油車的量價齊跌明顯刺激了電動汽車的發展,電動汽車產量呈現出芝麻開花節節高的態勢。
裝機率高居行業榜首
據真鋰研究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中國市場共生產電動汽車接近14萬輛,其中乘用車12.1萬輛,占比86.6%。1月份至10月份,國內共生產電動汽車83.2萬輛,超過去年全年產量,其中乘用車72.1萬輛,占比86.7%。
受益于電動汽車產量增長,今年10月份中國電動汽車市場鋰電總裝機量達到6.1GWh,同比大增82.9%,繼續保持著極為良好的發展勢頭;2018年前10個月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累計鋰電裝機35.64GWh,與去年同期的18.74GWh相比,大幅增長了16.9GWh,增幅高達90.15%。
其中動力電池頭部企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裝機量遙遙領先于其他廠商,二者合計市場份額一直穩定在64%上下,其中今年前10個月,寧德時代累計裝機14.7GWh,占據了41.28%的市場份額,高居榜首。
另據寧德時代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191.36億元,同比增長59.9%,實現凈利潤23.79億元,同比下降7.5%,實現扣非后凈利潤19.85億元,同比增長88.71%。其中2018年第三季度,寧德時代實現營收97.76億元,同比增長72.2%,環比增長73.1%,凈利潤為14.68億元,同比增長93.3%,環比增長194.8%,扣非后凈利潤為12.88億元,同比增長137.9%,環比增長200.8%。業績增長超過市場預期。
對此,光大證券在最新發布的研報中分析認為,寧德時代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動力電池需求仍然維持高增長,而且寧德時代裝機量市場占有率同比去年有明顯提升;此外,動力電池毛利率環比小幅提升具體來看;此外,公司經營凈現金流同比大幅增加,對下游客戶話語權日漸增強;截至公司三季度末,公司預收賬款為17億元,比上季度末大幅增長386%,主要是因為與華晨寶馬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其中華晨寶馬擬向公司購買電池產能建設項目(項目金額8.15億元),同時華晨寶馬將長期采購指定型號的動力電池產品,并為此向公司支付人民幣28.525億元的初始預付款。
墨柯向記者表示,寧德時代在今年內表現都很好,其中,三季度利潤情況超預期,一定程度或來源于公司談判話語權的進一步提升。其進一步分析認為,目前兩大頭部企業具有相當品牌實力,而比亞迪若能將電池業務進一步獨立拆分出來則將進一步增強競爭力;在此之外,孚能科技、天津力神等老牌廠商也在持續發力,整個行業發展態勢較好。
09:14 | 機器人引領工業變革 科創板公司為... |
08:36 | 新希望4月份養殖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 |
23:55 | 寧德時代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或成... |
23:55 | 5087家A股公司2024年研發支出總額... |
23:55 | 金杯汽車:爭取早日實現可分配利潤... |
23:55 | 電商巨頭競逐即時零售賽道 行業整... |
23:55 | “廣發鄉村振興專區”交易突破1億...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6家畜牧業上市公司一季度同比扭虧 |
23:54 | AI算力需求驅動A股光通信板塊業績...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5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