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截至2月24日,共有424家A股公司披露了2018年度業績快報,從歸母凈利潤來看,盈利337家,占比79.48%。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增速均在20%以上的公司有81家,設備、醫藥、化工等領域公司居多。另外,在披露業績快報的20家銀行中,6家銀行營收增速超20%,不良貸款率也整體下降。
9家公司營收凈利均增五成
具體來看,9家公司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均同比增長50%以上。其中,博思軟件、廣和通、精測電子等6家業績增長與主營業務增長有關,而帝歐家居、恩捷股份、中際旭創3家公司的業績增長與合并報表范圍發生變化有關。
按申萬二級行業劃分,上述營收和凈利的同比增速超20%的81家公司中,專用設備、通信設備、通用機械、化學制藥、化學制品、醫療器械等行業公司居多。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幅超50%的公司有46家。其中,除下游需求增長、業務擴展等因素帶動產品銷量增長外,一些公司還受益于產品價格的上漲。比如,花園生物稱報告期維生素D3產品售價較上年同期大幅上漲;立華股份稱2018年黃羽雞市場平均價格高于上年度,成本相對穩定,公司黃羽雞業務毛利率提高;泰和新材稱對位芳綸和間位芳綸銷售價格持續上漲,生產線滿負荷運行等。
此外,不少公司的利潤增長還部分歸功于投資收益、增值稅退稅、業績補償款、政府補助、匯率等因素。比如,中科電氣投資的寧波科泓產業投資中心產生投資收益凈額約3600萬元;沃森生物轉讓嘉和生物藥業有限公司46.45%股權產生投資收益約11.76億元;光威復材收到增值稅退稅6869萬元;艾比森稱,除受營業總收入上升的影響外,業績增長還主要受到匯率變動使公司匯兌收益增加和產品毛利率上升的影響等。
73家公司虧損額均超1億元
東財Choice數據顯示,在已披露2018年度業績快報的公司中,虧損公司數量有85家。其中,虧損額度超過1億元的公司達到73家,占虧損公司數量的85.88%。上述公司虧損原因形形色色,除受流動資金緊張導致收入下滑及財務費用增加這一主要原因外,大額計提商譽減值準備,以及對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特許經營權等資產計提大額減值準備,也是重要原因。
比如,慈文傳媒預計對贊成科技形成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約為8.71億元;吳通控股擬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11.91億元;大洋電機擬對收購上海電驅動形成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金額為21.50億元,擬對收購北京佩特來形成的商譽計提減值準備金額為3億元。
部分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金額較大。比如,盾安環境擬對節能業務資產計提減值準備13.94億元;奧飛娛樂擬對商譽等資產計提減值準備14.8億元;ST冠福擬計提壞賬損失、預計負債25.49億元。
部分公司虧損受行業政策調整波及。比如,成飛集成、正海磁材、方正電機、盾安環境等公司受到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變化因素影響;兆新股份、向日葵、錦富技術等公司受國家光伏補貼政策調整影響;振東制藥等公司受醫保控費及國家政策影響等。
另外,環境整治費用增加、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股票投資類業務虧損、產品價格下滑、原材料成本上升、項目進展緩慢等因素,也是部分公司出現虧損的原因。比如,銀禧科技認為興科電子科技持有的3.25億元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出現減值情況,擬計提減值損失3.25億元;雷曼股份因參股合營公司主要為OFO小黃車的供應商、產生重大虧損且對OFO有大額應收賬款,基于OFO的經營現狀對其長期股權投資計提了減值準備等。
銀行業績整體向好
截至2月24日,共20家A股上市銀行發布2018年業績快報,整體表現較好。總體看,20家銀行2018年合計實現營收1.3萬億元,同比增長10.5%。
個股來看,6家銀行營收增速超20%。上海銀行居首,同比增長32.49%;青島銀行(6.16+0.00%)緊隨其后,同比增長32.04%;江陰銀行位列第三,同比增長27.08%;張家港行同比增長23.94%,排在第四;杭州銀行和光大銀行分列第五、第六,對應同比增長20.96%、20.0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方面,8家銀行增速超10%。前三強為杭州銀行、成都銀行、上海銀行,分別增長18.96%、18.93%、17.65%。
根據業績快報,2018年不良貸款率較低的銀行分別是上海銀行、無錫銀行、長沙銀行。20家銀行中有14家不良貸款率較2017年有所壓降或持平。平安證券表示,從目前公告的不良貸款率和撥備覆蓋率變動情況來看,資產質量延續邊際改善趨勢,在監管要求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之下,銀行普遍強化不良認定和處置力度,以實現存量釋放和新增優化。
平安證券還認為,受監管影響2017年以來資產擴張速度尤其是同業和非標規模大幅壓降,銀行資產擺布向信貸傾斜,而隨著2018降杠桿進入尾聲以及監管邊際放緩,同時經濟下行壓力下監管著力信貸投放馳援實體經濟,對銀行規模增速形成一定支撐。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