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農林牧漁業中的重要產業,水產行業相較于畜禽行業承擔了更重的稅費負擔,對兩個行業實行差異化的稅收政策,是導致水產行業難以像畜禽行業一樣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重要原因。”參加今年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表示道。
筆者獲悉,劉漢元近日在《降低水產行業稅費負擔實現稅收公平》中,聚焦水產行業稅費負擔話題,提出了免征水產養殖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免征水產品流通環節的增值稅和印花稅、允許農產品收購跨省使用農產品收購發票的建議。
差異化稅收政策限制水產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聯合國糧農組織相關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水產品消費國,及全球最大的水產品生產和出口國,水產品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比重超過40%。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和改善,作為優質蛋白質來源的水產品,在我國居民膳食結構中的比重將進一步增加,年均消費量正以3%的增速增長。
“綜合來看,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我國水產業不論在國內還是全球都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目前,我國水產業依然面臨著發展速度緩慢、政策制約等困境,其中最大的政策制約因素是與畜禽行業實行差異化的稅收政策,極大限制了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劉漢元指出道。
據悉,目前,在養殖環節,國家對畜禽養殖企業免征企業所得稅,水產養殖企業則仍要繳納12.5%的企業所得稅,該政策一方面導致兩類企業利潤差異巨大;另一方面導致大量水產養殖者不愿進行公司化運作,更傾向于選擇以個體戶或合作社形式進行經營,避免多繳納12.5%的企業所得稅,制約了產業的規模化發展。
與此同時,水產行業在流通環節還面臨繳納印花稅的問題。而農產品收購發票不能跨省使用,也嚴重阻礙了大宗水產品的流通。劉漢元認為,我國水產品養殖主要集中在華南、華東和華中等水資源豐富地區,與畜禽養殖可就地消費、易于加工的特點不同,水產品存在大量的全國范圍內流通,按照目前稅法規定,只能在本省使用農產品收購發票,導致公司化運作存在取票難和取票成本高的問題。
建議免征水產養殖
企業所得稅
針對水產行業存在的差異化稅收政策制約行業發展等相關問題,劉漢元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出了兩項建議:
第一,建議免征水產養殖企業的企業所得稅。根據目前我國財力及水產養殖企業規模測算,免征水產養殖企業所得稅,對國家稅收收入并不會造成明顯影響,同時還能有效促進個體戶、合作社等轉化為企業組織進行經營,實現水產養殖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方向轉變。因此,建議相關部門針對水產行業出臺與畜禽行業一致的稅收優惠政策,免征水產養殖企業的企業所得稅,改變目前的稅收政策導向,促進我國傳統水產養殖向現代水產養殖轉變,有力踐行漁業供給側改革,同時兼顧了稅收公平,真正發揮出稅收優惠政策助力水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積極作用。
第二,建議免征水產品流通環節的增值稅和印花稅,允許農產品收購跨省使用農產品收購發票。建議簡化和明確農業生產者個人代開普通發票的手續,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段實現手機客戶端代開普通發票,不斷完善外出經營地領購農產品收購發票的程序,并配套完善相應的開票系統。
“通過上述措施,使得在農產品收購環節索取發票不再是難事,實現跨省可使用農產品收購發票。同時,建議免征水產品流通環節的增值稅和印花稅,鼓勵規模化企業參與流通環節,促進大宗水產品供應鏈和交易平臺的打造,縮短從塘頭到餐桌的距離,讓老百姓吃上更新鮮、健康、安全的水產品。”他表示道。
通威股份2018年凈利潤預盈20.12億元至21.13億元
據了解,自1998年九屆全國政協一次會議以來,劉漢元切實深入基層實地調研,積極建言資政,通過兩會期間的政協提案、發言,參與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建設、發展的熱點議題,前后共提交議案、大會發言100余份。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劉漢元聚焦于制定更具前瞻性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減輕光伏產業稅費負擔、釋放市場流動性、降低水產行業稅費負擔等方面問題,并提出相關的建議。
2018年11月,劉漢元作為企業家代表之一,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代表新能源行業圍繞光伏產業和能源轉型的發言曾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公開資料顯示,由劉漢元掌舵的通威集團是以農業、新能源為雙主業,并在化工等行業快速發展的大型跨國集團公司,系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其旗下上市公司通威股份年飼料生產能力超過1000萬噸,是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及主要的畜禽飼料生產企業之一,也是四川首家年度銷售收入過百億的農業上市公司,水產飼料全國市場占有率連續20余年位居全國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產業領域,通威股份被認為逐步形成硅料+高效電池雙料龍頭優勢,分析人士指出,伴隨著光伏行業平價時代逐步到來,通威股份將在此塊發力,未來有望成為穩定的業績支撐。
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通威股份實現營業收入213.87億元,同比增長9.0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6億元,同比增長8.59%。公司預計,2018年全年有望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12億元至21.13億元。
-CIS-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