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大家電巨頭都正在陸續交出今年的第一份成績單。近日,四川長虹公布了2019年一季度財報,報告顯示其營業收入超過20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5.85%。而此前長虹剛剛公布的年報顯示其實現了逆勢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奧維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整個一季度,市場零售規模1202萬臺,同比下跌1.1%,零售額349億元,同比下跌13.1%。
業內人士認為,在市場銷量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家電企業面臨挑戰,而長虹連續保持逆勢增長,與其夯實主業的同時,在多元領域的快速開拓有關。
而在多元化上,長虹加快了規模擴張。財報顯示,長虹旗下新能源平臺——長虹能源在2018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1.50%,凈利潤同比增長14.51%,同時長虹在IT數碼、制造服務、金融服務領域擴展速度明顯加快。
業內人士認為,長虹在相關多元領域的布局已經逐漸在業績上落地,而這些新業務將成為家電之外的長虹未來利潤增長的重要支柱。
彩電頭部品牌競爭膠著 產業危機與機遇并存
近日,奧維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1月份國內彩電市場零售量突破600萬臺,達近12年來最高,主要得益于春節假期前移,因此2月份同比下跌29%,規模為近5年最低。今年整個一季度,彩電市場零售規模1202萬臺,同比下跌1.1%,零售額349億元,同比下跌13.1%,零售面積86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7%。
奧維云網黑電事業部研究總監揭美娟表示:“今年一季度,彩電市場雖然表現不太理想,整體規模和零售額均有下滑,但行業競爭格局變化不大,彩電巨頭都在激烈競爭中尋找新機會。中國電視工業發展60余年至今,在近12年市場甚至都沒有出現占比超過20%的品牌,幾大頭部品牌競爭膠著。加之部分欲新進入行業者蠢蠢欲動,利好政策釋放,整個彩電產業危機與機遇并存。”
目前,有關家電銷售的扶持政策也越來越明朗。今年1月份,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表示,今年將制定出臺促進汽車、家電等熱點產品消費的措施;工信部電子信息司消費電子處處長曲曉杰也透露,工信部未來的主要工作之一,就包括進一步擴大內需,開展彩電“汰舊換優”來推動超高清電視應用推廣;而在政策的帶動下,國內4K超高清電視產業發展更是進入提速階段,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內容匱乏”仍的瓶頸,推動家電企業和智慧家庭的發展。
產業觀察家丁少將表示:“電視行業的政策利好,一方面來自于產業升級,比如推動4K、8K超高清視頻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來自于需求端的刺激,比如補貼措施的推出,這都會在短期內拉動彩電市場的發展。但是,電視行業整體需求下滑、低價競爭惡劣、產品同質化嚴重、跨界競爭對手涌現等,都對彩電企業帶來挑戰。”
在市場復雜的市場環境下,眾多家電企業都頂住壓力,抓住機會,加快超高清、智慧家庭等產業的發展。布局較早的長虹,以“AI+IoT”為核心,推出智慧家庭系統。
加大研發投入力度 長虹業績新支柱顯現
近年來,長虹在體制、架構、業務上完成一輪全面轉型,并進一步加大了創新的投入力度。財報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四川長虹研發費用為3.03億元,漲幅約為14.25%。這些投入與長虹在多元領域的布局息息相關。
據了解,在超高清電視機產業上,早在兩年前就已開始布局高清產業,其中在電視機方面,長虹在今年的CES上推出8K雙屏電視ARTIST,以“超薄”吸引業界眼球。
在激光投影方面,長虹較早地實現三色激光光源,將分辨率提升至4K。此外,長虹還將高清產業布局到彩電企業鮮有涉足的教育產業,長虹教育持續領跑行業第一陣營。同時,長虹人工智能家電產品線也在日趨完善和豐富。在人工智能領域,長虹將自身的勢力范圍不斷擴展,在家庭、教育、安防等多個方面,同時打造智能產品產業鏈,形成智能家居生態鏈。
業內人士認為:“3.4k、8k、激光、OLED、QLED等層出不窮,電視行業到了升級換代的關鍵節點。電視企業需要迎合技術升級趨勢,努力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積極推進模式創新,實現AI能力、顯示技術能力以及IoT生態能力的協同發展。”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