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衛新 李亞男
作為國內汽車(動力工程)核心零部件骨干企業,威孚高科在2016年、2017年業績兩連增后,去年營業收入及凈利潤雙雙下降。然而,業績下滑卻無礙公司慷慨分紅,2018年度公司仍延續2017年10派12元的高比例分紅方案。
5月28日下午,《證券日報》記者來到威孚高科位于無錫市新吳區華山路5號的廠區,這里正舉行著公司2018年度股東大會,在長達一個小時的投資者提問交流環節中,多家機構及個人投資者輪番上陣就公司經營、分紅等問題連番“追問”董事長陳學軍。談及連續兩年12億元現金分紅一事,陳學軍表示,“從上市開始,公司每年都是現金分紅,未來還是要守住‘金身’,堅持每年進行現金分紅。”
投資收益與自營利潤“頭重腳輕”
據了解,威孚高科屬汽車零部件行業,從事的主營業務產品為柴油燃油噴射系統產品、汽車尾氣后處理系統產品和進氣系統產品。其中,柴油燃油噴射系統產品廣泛用于各檔功率的柴油機,為各類載貨車、客車、工程機械、船用、農機、發電機組等配套。
5月28日下午,記者來到威孚高科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現場,在會議室遇見了兩名前來參會的個人投資者。
“這是我持倉三年來第一次參加威孚高科的股東大會。”一位投資者告訴記者,“這次來的原因主要是,去年四季度開始公司業績下降,股價也沒漲上去,來聽聽具體情況。”另外一位持有公司B股股票的投資者也是第一次來參加股東大會,他則表示,“公司B股股票的估值低了,而且看年報發現,公司的投資收益占凈利潤比重很高,也想過來聽一下是什么情況。”
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威孚高科實現營業收入87.22億元,同比下降3.28%;利潤總額26.02億元,同比下降8.06%;凈利潤23.96億元,同比下降6.82%。其中,公司實現投資收益19.56億元,占利潤總額比例為75.15%,來自于公司參股的兩個合資企業(博世汽柴和中聯電子)的收益為16.24億元,理財收益為3.11億元。扣除投資收益后,公司自營利潤僅為6.46億元。
利潤結構的“頭重腳輕”,是否說明公司經營實際以投資為主呢?陳學軍不以為然,“投資收益的金額是比較大,但也得看投資收益的來源。投資收益的主要來源是產業的長期投資,相互之間的依存度很高,不能直接認定我是投資公司,畢竟支撐我獲得這么大收益也是我產業制造的成果。”對于自營部分盈利較少,陳學軍也坦言,“自營這一塊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壞,盈利能力確實是在下降,公司也在降本增效,同時客戶端剛性需求確實也在下降。公司股價老是上不去,這也是一個因素。”
在產業上不做“燒錢”買賣
在現場,多個機構及投資者提到了分紅的問題,有熱情的投資者直接追問陳學軍分紅的具體時間,“分紅拿到的錢,準備再買一點威孚的股票繼續投資。”該名投資者告訴記者。
2018年利潤分配預案顯示,公司擬以10.09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2元(含稅),送紅股0股(含稅),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該方案現金分紅金額為12.11億元,占當期凈利潤比重為50.53%。
前次利潤分配方案顯示,以公司2017年末總股本10.09億股為基數,按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12元(含稅),不進行公積金轉增股本。當期已分配利潤為12.11億元,占當期凈利潤比重為47.09%。該方案已于2018年7月實施完畢。
2018年末,公司可供分配利潤為93.41億元。對于選擇將可供分配利潤用于發放紅利,陳學軍則稱,“公司發展比較良好,經營狀況比較穩定,現金流比較充裕,那對于我們公司的投資者,應該有更好的交代。”
陳學軍還做了進一步說明,“這些錢無外乎花在投資、理財、分紅三個方面,首先燒錢的事情我們不做,其次理財不是長期的行為,只是短期的投資,那就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投資者更多的回報。”
有機構提到,相較于12億元的高分紅,公司2017年及2018年研發支出分別為3.91億元、4.03億元,陳學軍則強調,“我們不是燒錢,我們在花錢上面控制還是很嚴格的,對一些確定的東西,后面會看到開發的力度,在研發費用、人才投入上面會大一些。”
對于確定的方向,陳學軍則解釋道,“公司目前確定的方向一個是內燃機的升級,一個是新能源方向,新能源方向中一個是新能源驅動,我們已經認定了輪轂電機方向,還有一個就是燃料電池方向。”對于機構研究員提到國五、國六標準切換的問題,董事長陳學軍在股東大會上表態,“(國六切換)對公司經營層面不會有很大影響,公司已提前做好風險防范。”
記者查閱公告發現,3月27日晚間,威孚高科對外公告稱,公司擬在丹麥設立全資子公司SPV公司,以自有現金收購由FCCTApS.公司持有的丹麥IRDFuelCellsA/S(以下簡稱“IRD”)66%的股權,折合726萬歐元。公司擬通過收購IRD公司股權,實現對IRD公司的控股,快速進入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領域。
威孚高科副董事長、總經理王曉東則在股東大會上透露,“燃料電池測試中心已經在運行,預計在今年7月份就可以落實,投入運營。”
(編輯 白寶玉 策劃 曹衛新 李亞男)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