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敏 殷高峰
中環裝備的盈利能力仍在持續增長。通過之前積極的戰略布局,中環裝備從今年一季度就開始出現大幅增長。根據10月14日晚間披露的2019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9年1月份-9月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300萬元-7800萬元,上年同期為虧損2615.31萬元,同比實現扭虧為盈。其中,預計7月份-9月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00萬元-1000萬元,同比增長398.11%-611.59%。
是什么原因讓中環裝備業績大增,接下來公司還會有哪些動作?
“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業績的增長,主要得益于去年公司確定的戰略布局。”10月15日下午,中環裝備總經理朱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通過重組和業務板塊的整合,按照“A+業務發展戰略”正穩步推進,“目前公司已初步形成‘A+2N’業務布局。”
“A就是智慧環境與生態大數據,2N即N-B和N-C,N-B為干濕垃圾分離的有機固廢處理、生物質能源裝備,N-C水處理、能效、智能電工、大氣治理及其他一系列裝備。”朱彤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今年以來,公司的研發投入持續增長。
扭虧為盈
公告顯示,前三季度,中環裝備的凈利潤同比實現大幅增長,主要原因為環境能效監控與大數據業務在智慧環境領域不斷開拓,今年營業收入及利潤均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
朱彤表示,中環裝備緊抓長江大保護的機遇,關注其環境治理的重點領域,以環保監測及大數據為切入點,積極布局在危險廢物、工業廢水、大氣治理、黑臭水體、城市污水運營及村鎮污水治理的數據應用業務。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智慧環境管控體系”建設項目是中國節能“環境管家+總體解決方案”服務平臺之“生態體檢及診斷”、“智慧環境管控服務”中的重要承載環節,中環裝備結合中國節能在環保領域的健全體系和專業能力,在基于環保大數據智能分析、協調聯動、輔助決策的基礎上,通過專業的綜合治理措施實現生態環境的達標改善。智慧環境項目建設內容可包括:生態體檢診斷、數據平臺建設、智慧環境監控、環境信息服務等。
“可以提升政府環保決策和行動的效率,同時有助于環保治理企業提高治理水平效率。”朱彤表示,智慧環境項目的成功經驗可在不同地域進行復制。
“公司今年主要有北京延慶的冬奧會項目、西安市的智慧環境項目重大項目,同時,在汾渭平原的汾陽、長江大保護區域的和咸寧和畢節,黃河保護區域的寧夏等地都有項目布局。”朱彤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中環裝備去年收購兆盛環保在2018年12月31日納入合并范圍,也是公司今年利潤增長的一個因素。
朱彤介紹,兆盛環保的污水處理環保設備業務對公司業務形成良性補充,是中環裝備戰略中“水處理系列設備及核心部件”的落地。
資料顯示,作為集研發設計、設備制造為一體的環境綜合服務商,憑借多年的技術積累和行業經驗,兆盛環保在非標污水環保設備領域已形成良好口碑,在全國60多個大中城市建立了售后服務機制,參與建設多個污廢水治理標桿工程并成功交付運營,與當地政府(業主)不斷深化合作,為現有業務深耕細作及后續推廣奠定了重要基礎。
此外,中環裝備子公司中節能(唐山)環保裝備有限公司石墨烯能效裝備業務也是公司利潤大增的重要支撐。公告指出,緊抓“煤改電”契機,深耕華北地區市場,石墨烯能效裝備業務報告期內對公司業績貢獻突出,環保裝備業務同比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為本年度業績增長提供堅實基礎。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今年5月7日,中節能(唐山)環保裝備有限公司中標的“遷安市2019年農村清潔能源供暖設備采購、安裝及安全運維項目”總投資合計4.7億元,其中設備采購安裝金額為3.57億元,運維服務金額1.13億元。
踏上風口
在朱彤看來,未來公司的看點在于踩上了時代和政策發展的風口。在與投資者交流時,中環裝備公司人士具體介紹了NB業務的產品,具體包括廁所革命產品——ECO方便器、廚余垃圾破碎機、生物質能裝備。
廣發證券研報認為,實行垃圾分類后,對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環節產生影響最大的是濕垃圾的轉運和處理,一方面體現在垃圾車的需求的增量,另一方面則是需要新增濕垃圾處理設施。垃圾分類制度的加速推進將對固廢產業鏈各環節帶來深入影響,而廚余垃圾處置產能落地情況是影響垃圾分類制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該細分也將迎來最優投資機會。
業內人士認為,各地垃圾分類政策持續推進,明年或將進入產能落地高峰期。
朱彤介紹,中環裝備生物降解處理技術是在垃圾產生的源頭(家庭、食堂、餐館、食品加工廠),用微生物的方法就地處理占城市垃圾總量70%左右的有機垃圾,做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智能化,徹底顛覆了傳統的垃圾處理模式。同時具備了不排水、高減量率、無異味、微生物活性長、遠程控制等技術優勢。主要是通過提供整合解決方案,從而與政府建立合作,進行產品的銷售。
此外,針對廁所革命革命推出的ECO產品,目前應獲得獲得50萬臺訂單。中環裝備已與眾信嘉華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長江大保護沿線的四川、湖南、湖北、江西、貴州、云南、浙江、江蘇、安徽、上海、重慶九省兩市的銷售工作由中環裝備開展,同時雙方立刻共同開拓張家口、長治、赤峰、錫林郭勒盟等地區市場。據悉,一臺ECO方便器每年可節水約40噸,同時可避免9000噸水污染,粗略計算,僅長江九省兩市的市場空間達500億元。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