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衛新
見習記者 蘭雪慶
日前,寒銳鈷業公布了《2019年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公司擬定向增發股票募集資金,募資總額不超過19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募集資金凈額將用于建設“年產1萬噸金屬量鈷新材料及年產2.6萬噸三元前驅體項目”。
記者注意到,本項目一期擬建設鈷系列產品的鈷冶煉生產線,二期將依托一期硫酸鈷、硫酸鎳、硫酸錳產品,建設三元前驅體。提及投資上述項目的戰略考慮時,寒銳鈷業董秘陶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鈷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是三元電池正極材料,而三元前驅體是三元正極材料的原材料,本次在江西投資鈷冶煉、電池回收和前驅體,是為了繼續延伸鈷產業鏈,提高公司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因目前公司原料主要來源于原生礦石,電池回收業務有助于公司拓寬原料來源。”
延伸下游產業鏈
聚焦三元正極前驅體
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步入高速增長期。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127萬輛、銷售125.6萬輛,同比增長59.90%、61.70%。而鋰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價值鏈的關鍵環節和核心部件,目前已成為絕大部分新能源汽車采用的動力來源。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正極材料的區別,動力鋰電池又可分為磷酸鐵鋰、錳酸鋰以及三元(NCM、NCA)電池三類。而三元材料因能量密度遠高于磷酸鐵鋰,已成為國內占比最大的鋰電池正極材料。
基于此,寒銳鈷業將目光聚焦到了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有相關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從新能源汽車電池的成本端來講,三元正極材料是由三元前驅體和碳酸鋰燒結而成的,正極材料占電池成本的30%左右;從技術角度講,三元電池型號的迭代更新是根據鎳鈷錳的比例(如:811型、622型)來命名的,可見正極材料的重要性。”
記者了解到,國內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行業自2018年以來迅速擴張,談及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的未來的市場空間時,上述分析師表示,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目前價格約12萬元/噸-13萬元/噸,今年市場空間較去年漲了約50%,達百億元級,未來其市場空間增速還要看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速度。”
據寒銳鈷業介紹,公司前期鈷粉前驅體根據生產情況部分委托國內濕法冶金企業加工,不利于產能擴大和品質提升。而開展本項目后,一方面公司將進入新能源產業鏈的廢料回收領域;另一方面,濕法冶煉生產線的建設替代了公司鈷中間品的委外加工,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公司完整產業鏈布局。
本次募投項目建成投產后,公司將新增年產硫酸鈷5400噸(金屬量)、年產氯化鈷1600噸(金屬量)、年產四氧化三鈷3000噸(金屬量),從而填補公司鈷鹽產品的空白,拓寬鈷鹽產品線,完善鈷產品全產業鏈布局。同時,項目全部達產后公司預計可實現年營業收入約56.65億元,年利潤總額約8.74億元。
寒銳鈷業表示,本次發行完成后,公司總資產和凈資產將有所增加,公司資產負債率及財務風險將進一步降低,盈利規模和盈利能力將顯著提升。
5G、新能源雙重拉動
鈷價有望企穩反彈
受益于上游資源供給及下游高品質產品的雙重優勢,寒銳鈷業鈷粉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接近1/3,也是我國鈷粉產品的主要出口企業之一,近三年公司鈷粉出口量占鈷粉總出口量的比例均在50%以上。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上市首年,公司實現營收14.6億元、凈利潤4.4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7.16%、575.04%;2018年,公司實現營收27.8億元、凈利潤7.0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9.94%、57.46%。
今年上半年,公司主要產品鈷粉、氫氧化鈷、電解銅銷量均保持增長,但2018年以來鈷金屬價格持續下跌,導致公司鈷產品售價與盈利大幅下降。直至第三季度,受益于鈷價提升,公司業績回暖,實現營收3.21億元、凈利潤3623萬元。
“今年年初到8月份,鈷價格是處于下行的階段。”陶凱向記者解釋道,“到了八月中旬,鈷價出現反彈回升的走勢,主要是因為嘉能旗下全球第一大鈷礦Mutanda未來兩年要關停,這意味著明年的供給會收縮,所以市場對明年鈷價有比較樂觀的預期”。
記者注意到,除了供給端收縮外,其下游需求端在5G和新能源汽車的拉動下有望逐漸轉好。據上述分析師介紹,鈷的下游需求端中有一半是制造業,制造業需求比較穩定,最主要的變量是電池領域;而電池領域里20%多是動力電池,70%是消費電池。自2017年以來,消費電池需求持續不振,但隨著2020年5G換機潮來臨需求有望復蘇。”
而在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陶凱表示:“明年隨著歐洲燃油車廢氣排放政策的收緊,主流的外資和合資的汽車品牌,都會加大對純電動車的布局,所以我們很看好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前景。”
“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比較大的產業方向,未來新能源電池領域將是我們往下游布局的重點。”陶凱向記者補充道。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