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除湖北省外,全國其他30個省份均進入復產復工時間。當日,上證報采訪了數十家上市公司,摸底企業復工首日狀態,詢問后續經營所想所需。
“已就口罩自動化生產線與上海電氣簽訂協議,還將推出一款布口罩+N95插片的口罩。”龍頭股份董事長王衛民一上來就給記者一個好消息。
“生產人員現場辦工作,其余人員居家辦公,部分人員待命輪崗,目前運行正常。”集成電路領域公司安集科技告訴記者。
“生產、質檢及供應鏈部門早已復工,加班加點完成任務。”作為抗擊疫情的重要力量之一,醫藥領域公司上海萊士向記者透露,生產正加緊展開。
同舟共濟,共克時艱。作為中國經濟的脊梁,A股上市公司有序復工、科學生產,為經濟平穩運行作出了表率和貢獻。
展望經濟走向,“有信心”成為企業家們共同的心聲。落實到具體操作層面,一些企業提出,希望滿足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消毒防護需求,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
復工首日,一切正常
“異地返回的員工均按規定實施14天居室隔離,對在崗人員數量產生一定影響。為此,公司一方面對現有在崗員工安排更為合理的生產作業,一方面協商延緩交貨時間,以應對當前情況。”振華重工副總裁劉建波表示。
華燦光電表示,目前各子公司已復工,材料庫存能滿足當前生產需要。為了應對可能出現了物資短期延遲,公司正積極協調,推進材料按需入場。天味食品介紹,復工首日主要是公司銷售行管以及行政管理人員等上崗,“由于供應商暫未開工,我們生產線恢復估計在2月12日左右。”
移為通信表示,公司目前基本實現全面復工。漢威科技表示:“第一批員工已入廠到崗,其他人員實行遠程辦公管理,目前生產和業務一切正常。”
漢鐘精機表示,在生產經營方面,公司調配各廠生產資源,視客戶訂單緊急程度調整交期,盡量保障客戶的產品交期。在支援防疫方面,復工前夕,公司協助經銷商緊急發貨,將空壓機產品交付河南洛陽的“小湯山醫院”使用。
“基層單位部分正式復工,管理型的實施彈性工作制。”上海梅林相關負責人介紹,2月10日,公司部分企業結合實際實施錯峰上下班,有序引導重點群體錯峰出行,在復工后分批有序到崗。
“公司已全面開工。”聞泰科技表示,公司以海外業務為主,眾多子公司、工廠、機構分布在荷蘭、英國等地,目前尚未受春節假期和疫情影響,生產和經營正常。
此外,中遠海能、中遠海發、安信信托、海立股份、錦和商業、城地股份、威派格、順灝股份、至純科技等公司表示,在嚴格配合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工作已有序展開。
堅守崗位,支援戰“疫”
盡管是復工首日,但有相當一批上市公司在過去十幾天中未曾停歇。它們坦言,還要繼續拼下去。
作為公用事業行業企業,大眾公用原本就沒有節假日。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一切運營安全有序,針對疫情加強了安全防范,包括企業運營的安全,加強運營場所的消毒除菌,以及員工的身體檢測,確保安全。”
與之類似,鋼鐵行業也有連續性生產的特點,節假日中,寶鋼股份一直保持正常生產節奏,職能業務部門10日已復工,按“到崗員工不超過三分之一,其他員工遠程辦公”的原則組織開展工作。據透露,在一季度實現穩產高產的情況下,公司還將加強上下游行業的研判,提升供應鏈保障能力。
康達新材透露,子公司康達新能源作為公司主要產品風電環氧結構膠的生產單位,其在春節期間未停工,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按照原規模繼續維持生產。
作為全國最大的鮮菇生產商,雪榕生物分布在全國的17家鮮菇工廠從1月28日開始開始全面生產,確保全國市場食用菌的正常供給,鮮菇日均產能可達1000余噸,豐富居民的“菜籃子”,為地區居民的健康服務。
作為國內酒店龍頭,錦江國際宣布籌措35億元資金、推出“五項金融措施”,支持有流動性風險的酒店渡過難關,其中流動性支持貸款主要用于疫情期間符合條件的加盟酒店日常運營資金、員工工資支付等。
龍頭股份在1月22日就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第一時間進口醫用和民用口罩,最近又聯絡到歐洲進口口罩資源,新一批物資正在運回國內途中。2月6日,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三槍與贏合科技簽訂協議,采購一批高速平面耳帶式全自動口罩制造機及相關口罩生產配套設備,預計3月上旬可以全部正式投入運營。
坦陳難題,盼望勝利
記者調研發現,大部分上市公司對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的需求非常迫切,不少公司表示目前口罩難以買到,希望政府能夠提供相關產品,供生產使用。
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認為,延遲復工不會對全年經營情況造成太大影響,但也有上市公司直言公司業務會受到沖擊。
恒為科技表示,公司是軟硬件一體的公司,可采用遠程辦公的人員有限,特別是生產交付,受供應鏈條在各地的不同政策影響,恢復情況不太理想。希望在加強疫情控制的前提下,盡快讓企業恢復生產。
上海天洋表示,外來人員隔離對生產企業的影響較大,在人流、物流及配套方面都會形成壓力,希望能夠安排具備條件的企業盡快復工。
一位民企上市公司董事長表示,為了保護中小企業,園區對中小企業免租金,可園區自己也有銀行貸款、稅收壓力,希望能有一定程度的減免。
融資也是部分上市公司關注的重點。徠木股份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希望能夠獲得各路資金的“引流”,例如銀行的貸款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資支持等。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