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匯能源(600256)是新疆廣匯集團旗下能源、化工領域的綜合上市平臺,近年來,公司在LNG(液化天然氣)、精細煤化工以及煤炭領域持續深耕。
3月12日上午,廣匯能源董事長吳曉勇,副總經理兼董秘倪娟做客證券時報·e公司微訪談。在與投資者交流過程中,吳曉勇表示,公司將突出發展天然氣主業,計劃在4~5年內,將天然氣收入占比提升至70%~80%。談及疫情對生產經營情況的影響,倪娟表示,公司堅持穩中求穩的總基調,目前,各項生產經營工作始終處于可控狀態。
提升LNG營收占比
目前,中國能源結構持續進行戰略性調整,廣匯能源在天然氣產業板塊持續發力。公司現已形成上游油氣資源勘探開發、中游天然氣液化和配套物流中轉運輸、下游LNG加注站等終端市場銷售網絡為一體的完整能源產業鏈。
吳曉勇在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上游基礎設施積極投建、管網互聯互通、市場化進程加快及下游利用大力推廣的共同作用下,將給行業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國內天然氣消費需求量將持續攀高,未來發展空間較大。
“LNG作為清潔替代能源調配靈活,尤其進口LNG更接近我國主要消費區域,與管道氣相比具有一定的價格成本優勢,LNG市場有巨大發展空間。”吳曉勇說道。
記者了解到,廣匯能源主要通過自有油氣田開采、自有煤炭通過煤化工生產以及外購等方式獲取天然氣資源,其LNG業務的生產主要采用三種方式,一是吉木乃工廠對天然氣進行深冷處理,二是哈密煤化工項目的煤制LNG,三是LNG接收站的海外進口產品。
吳曉勇介紹,在運輸模式上,目前,公司LNG產品主要包括液進液出與液進氣出兩種模式。其中:前者是通過LNG槽車運輸,運至LNG氣化站、加注站等終端供應站,滿足汽車、工業和民用氣的需求;后者通過將LNG氣化還原后進入管道,現階段多采用轉運車運輸至下游需求端,未來隨著貿易氣規模增大將重點參與管道建設,拓展多種運輸與銷售路徑。
數據顯示,2019年,廣匯能源LNG銷售收入占比超過51%,其次是煤化工和煤炭。吳曉勇表示,公司的天然氣業務在營業收入中占比剛過半,計劃通過4~5年的發展,爭取實現天然氣收入占比達到70%~80%,成為公司的主營業務。
談及將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吳曉勇表示,公司會重點圍繞城鎮煤改氣、交通氣化、工業氣代煤和氣代油等領域,加強天然氣終端網絡的開發建設,逐步拓展和完善天然氣生產、銷售網絡。同時,重點開發LNG終端市場,做大、做強啟東物流碼頭,擴大LNG接收站規模。
煤化工板塊穩步發展
吳曉勇在采訪中表示,近年來公司煤化工板塊穩步發展,120萬噸/年煤制甲醇項目裝置保持滿負荷穩定運行;1000萬噸/年煤炭分級提質綜合利用項目三個系列均已完成資產轉固,通過技改優化實現生產負荷穩步提升。
他提供的數據顯示,2019年,甲醇、煤焦油、提質煤產量分別為112.88萬噸、55萬噸、292萬噸,均實現項目投產以來的最好水平。“為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公司60萬噸/年煤焦油加氫項目已投入試生產,40萬噸/年荒煤氣綜合利用制乙二醇項目也在穩步建設過程中。”
記者注意到,去年,甲醇等化工品價格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對廣匯能源的營業收入有所影響;今年初,疊加疫情影響,公司煤化工板塊的經營情況又如何呢?
吳曉勇介紹,2019年,廣匯甲醇、煤焦油產品價格走勢與國內市場基本保持一致,價格下跌對公司營收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公司主要煤化工產品產量在去年穩步提升,同時進口國際LNG量也快速提升,對沖了價格對營收造成的不利影響。
化工品價格走低的趨勢也延續到了今年初,受疫情影響,對甲醇、煤焦油價格造成較大沖擊。針對這一情況,吳曉勇認為,甲醇、油品產品市場價格已處于相對低位,后續市場需求將逐步得到有效恢復,或將推動能源產品市場價格逐步回升,預計二季度甲醇市場將得以修復。
“長期來看,疫情不會影響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能源化工產品穩定需求有保障,能源化工產品市場價格將根據其供需基本面變化而波動。”吳曉勇說道。
針對煤炭板塊的運營情況,倪娟介紹,自疫情發生,公司積極部署煤炭生產銷售,今年1月,哈密淖毛湖實現煤炭外銷122.69萬噸,同比增長5.53%;2月份實現煤炭外銷111.53萬噸,同比增長93.36%。
值得一提的是,廣匯能源旗下紅淖鐵路2月份完成貨運量92.34萬噸,環比增長9.33%,同比增長422.77%,其中,2月23日單日裝車數580輛,發運量達4萬噸,創運營開通以來單日發運量新高。
倪娟介紹,今年前兩個月,公司甲醇、LNG產量分別為16.76萬噸、7.78萬噸,煤焦油、提質煤產量分別為10.53萬噸、59.6萬噸,硫酸銨產品已生產1200噸。
在LNG板塊,雖然短期需求有所下滑,但在吳曉勇看來,隨著階段性降低企業用氣成本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各地企業陸續復工,物流運輸恢復通暢,終端用氣需求逐漸改善,LNG市場氛圍將呈現逐漸回暖的趨勢。
“1月份公司的銷售情況創了新高,2月份受疫情的影響較大,3月份剛開始,因此,目前無法對一季度的整體業績情況作出判斷。”倪娟表示,目前,公司各項生產經營工作始終處于可控狀態。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