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向炎濤 見習記者 倪楠
貓在涵洞里躲避隨時會降臨的炮火,“拎”著心施工避開高山滾石,在海拔四五千米極度缺氧的高原上修建鐵路,在大山底下開鑿讓一個國家真正實現連通的隧道……或許難以想象,但這正是中交人在海外工程建設的真實寫照。
作為一家有123年發展歷史的百年老店,中交集團自上個世紀50年代走進非洲開啟國際化發展之路,在“走出去”過程中始終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在全球15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實質性業務,開展“陸海空”基礎設施的投融資、咨詢規劃、設計建造、管理運營一體化業務,打造“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中國裝備”、“中國島”等一系列中國名片,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民生、就業等多領域發展,在經濟文化交流過程中收獲友誼,成為聯結世界各國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紐帶”。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進中交集團,獨家對話中交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文崗,傾聽中交人“走出去”的故事。
“中交集團‘走出去’不僅在海外經營業務,而且要發揮企業優勢,培育形成具有中交特色的‘笑臉模式’,融入當地、扎根當地,結成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真正實現‘共商、共建、共享’。”文崗在專訪開始時便如是表示。
共商:近千個海外項目
落地的首要原則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中交集團實現公路建設13000多公里,建造橋梁180余座、深水碼頭132座、機場17座、集裝箱橋吊760余臺,新建實施和運營鐵路超過一萬公里。迄今為止,中交集團境外在建項目數量已達近千個,合同金額近萬億元。
據文崗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在每一個海外項目落地的時刻,中交集團首先遵循的就是“共商”原則。
2017年5月份,蒙內鐵路舉行通車儀式。中交集團在完成該鐵路建設后,又與肯尼亞鐵路局簽署項目運營維護合同。這條長達500公里蒙內鐵路,是肯尼亞近百年來新建的第一條鐵路,也是非洲地區經典性的地標工程。
“項目剛開始的時候,當地想做電氣化鐵路,也有一些公司提出這個方案。”文崗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中交集團提出一些現實問題,比如電從哪來,靠電運營需付出的成本,這些代價跟這條鐵路在民生和經濟上的拉動價值相比是否值得等。
“本著‘共商’原則,我們設身處地為對方考慮,最后雙方達成共識,以普通標軌一級鐵路標準來建設。”文崗表示,在提供最終方案的時候,中交不惜增加成本,為這條鐵路預留了電氣化改造空間,待電的問題解決后,還可以進行電氣化升級改造。
技術之外,在項目設計階段,中交集團還考慮到當地社會發展和自然資源之間的關系。例如,蒙內鐵路穿過了多個野生動物生活區,為了鐵路建成后,動物依然能夠按照原有生活軌跡活動,中交集團與當地多個部門進行了多番共同協商。
“在路線規劃設計過程中,我們征求了肯尼亞政府及民間、聯合國等多方意見,對設計方案做了四次大改動,十多次調整。”文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中交集團將長頸鹿的高度,幾頭野牛并排走時的寬度,平時在哪些地方活動等各種細節都考慮在內,在170公里的野生動物生活區段內,設計了總計30公里的88座橋梁,動物過橋涵洞達969個。
目前,該鐵路已經安全運營1000多天,累計運送旅客近500萬人,累計貨物運輸80多萬TEU(標準箱)。因為這條鐵路與動物原生生活環境完美融合,使其成為非洲非常著名的觀光鐵路,帶動了額外經濟收益。
文崗告訴記者,蒙內鐵路提前兩年實現了盈虧平衡。目前,這條鐵路不僅服務于肯尼亞經濟社會發展,更服務于東非其他國家,極大地便利了東非地區互聯互通和一體化進程,助力非洲工業化進程。
共建:十萬境外員工的“飯碗”
如果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是中交集團開創“笑臉模式”的內核,那么這也是中交人在世界范圍內對設施聯通、產能合作等實體經濟永續發展“公約數”的實踐式解讀,是匯聚各方智慧和創意,各展所長,讓利益相關方在夢想連通中形成價值互融,在價值互融中收獲歡樂互享。
而這份“歡樂”包括中交人向當地輸出技術、當地人參與自己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雙方共建“歡樂家園”。
作為肯尼亞2030年遠景規劃的旗艦項目,中交集團在蒙內標軌鐵路項目建設期間,為肯尼亞創造了4.6萬個就業崗位,推動GDP增長1.5%,有效降低40%的物流成本。類似的項目還有很多,莫桑比克的馬普托大橋及連接線工程項目,采用EPC模式承建,采用中國標準設計、施工,歐洲標準及南非規范審核,建設期間累計為當地創造了近4000個就業崗位。
在海外,巴基斯坦東灣快速路、援建馬爾代夫的中馬友誼大橋,歐洲地區的塞爾維亞澤蒙大橋、黑山南北高速公路等重大項目在中交集團不勝枚舉。在這些標志性工程的落地過程中,無一不是雙方共建完成。
“中交集團在海外的項目多是‘師傅帶徒弟’模式,手把手教會當地雇員新技能。”文崗告訴記者:“蒙內鐵路建成后我們得知,拿著中交集團的工作證明在當地其他地方找工作非常容易,相當于給了當地雇員一個‘金飯碗’。”
“到目前為止,中交常駐境外員工約10萬人,其中中國人約3萬,其余均為外籍員工。”文崗進一步稱,這還不包括項目的臨時雇員,有時候一個項目臨時當地雇員可能就有幾萬人。因此,可以說中交集團海外項目在堅守“共建”原則下關乎的是境外數十萬人的“飯碗”。
在文崗看來,把當地人培養起來,為當地發展著想,才是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實現共同可持續發展。
共享:難“割舍”的命運共同體
作為一個海外業務營收占集團三分之一的企業,中交集團深諳“走出去”不是想當然地希望對方接受我們的技術、觀念等的“一邊倒”。在文崗看來,互聯網時代,人類已經走到“市場共享、信息共享、技術共享、資源共享”階段,已經是某種程度上的命運共同體,不可能分割開。
“蒙內鐵路的后期運營,機修、機務等都招聘了當地人,甚至鐵路運營公司的高管也是當地人。”文崗告訴記者,中交集團現在在海外強調屬地化管理,很多境外項目高管都是外籍人士,還有很多人才培養和交流機制。
在接下來的業務推進中,將更注重“共享”原則,比如可能跟當地企業創立聯營公司,建成屬地化公司,成為當地的企業納稅法人,共享股東收益,發揮全產業鏈優勢,在更多領域與當地企業建立合作,更好地融入和深耕,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這或許是在大的層面的利益共享,但中交集團的“共享”原則也包括讓平凡的個人,成長為拱衛一方經濟發展的“工兵”。在文崗20多年境內外工作歷程當中,曾穿越“槍林彈雨”的險境,但提起最為難忘的事,卻是幾件小事。
“在建設蒙內鐵路時,3.9萬人在當地活動。初去時周邊什么都沒有,漸漸地當地人開起了酒吧、燒烤店,中餐館也越來越多,拉動了當地消費,改善了無數家庭的生活現狀。”文崗告訴記者,在巴基斯坦做項目時,有一個當地雇員花了三年多時間跟中交集團的師傅學了機修技術,后來回到家鄉自己開了修理鋪,招的工人越來越多,分店也越開越多,規模越做越大,扎扎實實地帶動了當地就業和發展。
如果說“建設一個項目,帶動一方經濟,結交一方朋友,造福一片社區,改善一方環境”是中交集團“走出去”的初心,那么在“笑臉模式”下多年堅守的“共享”原則,真正讓中國的“朋友圈”不斷擴大。
因為有了這樣的朋友,才有了危難之際的“守望相助,風月同天”。
“疫情來時,很多海外合作伙伴在國內疫情較為嚴重的時候,幫助我們采購醫藥用品。海外事業部的同事也都加班加點,調動境外資源,組織了大批的醫療物資送到湖北武漢第一線。”文崗告訴記者,待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中交又在國家相關部門的統一部署下,向很多國家伸出援助之手。
在文崗看來,疫情雖給企業帶來一定影響,但中交集團的境外業務不會縮減,傳統基建業務不會消失,數字新基建則會帶來更巨大的空間。文崗強調,在互聯網時代下,不要為一時之事爭長短和勝負,而犧牲掉“絲路精神”。
不難看出,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指引下,中交集團將秉持“交融天下、建者無疆”的企業精神,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笑臉模式”繼續穩健地走在海外道路上,這條路將越走越寬、行穩致遠。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