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向炎濤
十年前,雷軍創辦小米之初,曾連續找了十個谷歌的工程師希望一起創業做手機,但一個都沒搞定;創業第一年,雷軍80%的時間在招人。他說,找人不是"三顧茅廬",找人要"三十次顧茅廬"。
十年后,眾多國產手機品牌倒下,小米“海納百川”,吸納了盧偉冰、常程、楊柘、曾學忠等一大批手機界知名高管加入,匯聚起一支高手云集的“夢之隊”。
8月11日,小米成立十周年,雷軍發表公開演講,回顧十年創業歷程,并喊出了“重新創業”口號。雷軍表示,將大膽啟用創業型人才,同時,在繼續和代工廠合作的基礎上,深度參與制造業。
小米模式
小米成立于2010年,當時國內的手機市場主要被諾基亞、摩托羅拉和三星這樣的國際巨頭把持,國產手機“中華酷聯”也正在崛起,還有鋪天蓋地的山寨手機遍布市場。
雷軍想用互聯網模式來做手機,只賣一半的價格,把軟件、硬件和互聯網融為一體,這就是后來小米的“鐵人三項”模式。
說干就干,雷軍和各處“挖”來的十來個人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就開始創業。成立之初,創業團隊從操作系統開始做起,在安卓開源系統的基礎上優化,用了兩個月時間做出了第一版MIUI系統,第一批用戶只有100人。不到一年時間,MIUI用戶量超過了30萬。
小米手機第一代定價1999元,一發布就收到了30萬臺訂單。當時供應不上貨,有網友指責小米“饑餓營銷”。“真的非常冤。我們當時是一個小公司,沒有賬期,需要提前打款才能生產。要一次生產30萬臺,那是一筆天文數字。我們沒有足夠的資金,也沒有足夠的生產能力。”雷軍回顧道,第一代手機,總計銷售700多萬臺,這是一個奇跡。
小米火了之后,很多人開始借鑒小米模式,市場上出現了很多互聯網手機品牌,還有很多創業者、企業家親自到小米去“取經”。雷軍表示,愿意把小米的經驗公開,希望推動更多行業的變革,于是在2014年小米啟動了生態鏈計劃,“復制”小米模式,孵化更多的創業公司。截至目前,小米已經孵化了100多家生態鏈企業,做了上千種產品。
10億元賭約
如今,小米的產品矩陣中,除了手機、電視,還包括了空調、冰箱等大家電,這不禁讓人想起雷軍和董明珠那場10億元的“賭約”。
2013年12月12日,雷軍入選央視年度經濟人物,跟他一起入選的,還有格力的董明珠。
“在頒獎典禮的后臺,編導安排我和董大姐一起上場,并且攛掇我們把氣氛弄得熱鬧一點。”雷軍回憶道,格力代表中國傳統制造業,有30年的歷史,小米代表新經濟,是一家成立才三年多的小公司。當時格力營收1200多億元,小米營收200億元。
雷軍跟董明珠開玩笑說,要不咱倆也打個賭吧,賭一塊錢,賭小米的營收五年時間能不能超過格力?董明珠當場答應,并說,要賭就賭10個億。
自此,一場格力和小米的比拼拉開序幕。五年后的2018年,賭約見分曉,小米營收從200多億元漲到了1749億元,漲了8倍;格力營收從1200億漲到1980億,漲了60%。
“拿最后的結果一比,我們還是輸了。”會上,雷軍首次公開回應稱,“比較戲劇的是,結束打賭的第二年,小米就贏了。”財報顯示,2019年小米集團全年總營收達人民幣2058億元,同比增長17.7%;經調整后凈利潤人民幣115億元,同比增長34.8%。
“經過這次打賭,我對制造業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同時也更了解格力了。格力的確是中國制造業的典范,值得我們認真學習。”雷軍說。
高光時刻
2018年7月9日,小米作為第一家“同股不同權”的科技股登陸港交所,雷軍迎來了高光時刻。IPO前夕,雷軍宣布了一項董事會決議:小米硬件綜合凈利率永遠不超過5%,如有超出的部分,將超出部分全部返還給用戶。
這引發了股東的爭議。雷軍說:“小米上市后,變成了一家公眾公司,資本一定會逼著小米創造‘超額’的利潤。我自信能扛住這樣的壓力,但我特別擔心:如果有一天我不做CEO了,小米管理層還能不能繼續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呢?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把這一使命固化下來,永久限制硬件凈利率。”最終,雷軍得到了股東們的支持。
2019,小米終于擁有了自己的物業小米科技園、“北漂,奮斗九年多,終于買房了!8棟樓,34萬平方米,52億造價”。雷軍在微博上寫道。這成了雷軍第二個高光時刻。
同年,小米成為最年輕的世界500強,排名第468位;而就在演講前一天公布的2020年財富500強榜單上,小米上升46位,排名422位,成為最具成長力的科技創新公司。雷軍認為,小米與老牌500強如蘋果、三星和華為相比,的確有差距,但小米還只是十歲的少年,如果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小米有非常多出色的地方。
重新創業
如今,站在新的十年起點上,雷軍開始思考下一步怎么走?
“今天我們面臨非常復雜的國際環境,同時面對極其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一步,我們該怎么辦?要想固守今天的成績,躺著過去的業績上過日子,毫不疑問,守不住。要想繼續不管不顧、猛沖猛打、粗放成長,毫不疑問,這條路也走不通。”雷軍表示,第一策略就是重新創業,大膽啟用創業型人才,大膽使用創業型的激勵,大膽把握新的戰略機遇。
第二策略是繼續深化“互聯網+制造”,堅持用互聯網賦能制造業。雷軍介紹稱,在繼續和代工廠真誠合作的基礎上,小米將深度參與制造業:目前小米已經自研大量高端裝備,并已設計完成了全自動化的高端手機生產線。此外,小米產業基金也已投資了超過70家半導體和智能制造的公司,小米未來將花大力氣做"制造的制造"。
第三策略是“行穩致遠”。雷軍表示,小米都會用十年的長度來看發展,穩打穩扎,做長期有價值的事情。他表示,小米將“和時間做朋友,絕不冒進”。
(編輯 上官夢露)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