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偉
8月12日,湖南農業電商平臺惠農網發布統計數據,2020年上半年,湖南省農業B2B電商交易額較去年同比增長280%,種子苗木、肉禽蛋奶等農資、農品的銷售量有明顯上升。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在疫情來襲期間,農民借助B2B電商平臺等線上銷售渠道獲得隆平高科旗下的多種再生稻等農業生產資料,為湖南省夏糧豐收、農業脫貧平添動力。
農業電商助力農耕
依據惠農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湖南農業B2B電商呈現出“供銷兩旺、農資通達、產品暢銷”的良好局面。其中,種子種苗、苗木花草成為農資當中一馬當先的銷售品種,種子種苗銷售占電商平臺總銷售收入近20%。禽畜肉蛋、農副加工和糧油米面則成為農產品當中最旺銷的品種。分地區來看,湖南懷化市、婁底市、衡陽市、株洲市、長沙市農業B2B電商銷售較去年同比大增,分別為1531%、10212%、504%、440%、374%。
惠農網聯合創始人李俊杰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農業電商異軍突起,有多種因素在共同發揮作用。從短期因素來看,種子種苗交易受季節性影響明顯,農民的需求普遍在上半年釋放。從政策因素來看,湖南推動高標準良田建設事業,推廣雙優種子和先進耕種方法,我們平臺配合推出‘保耕行動’,使得相關產品銷售熱度持續走強。從長期因素來看,湖南多地積極開展農業扶貧、網絡扶貧、消費扶貧等行動,在培訓電商人才、扶持特色產品、培育地方品牌、打造區域供應鏈等方面狠下功夫,為農業電商持續發力奠定了良好基礎。”
洪江市種子種苗經營戶段幸福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稱:“今年,我開設的網店主要銷售種苗,柑橘苗、桃樹苗賣得特別好。雖然有疫情影響,但是直播活動加上快遞服務,兩大利器幫助我的銷售比去年同期增長4倍。”
在惠農網之外,阿里、拼多多、京東、一號店等電商平臺也持續發力,拓寬上下游渠道,壯大電商產業鏈。
李俊杰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疫情短期內對市場沖擊較大,但從長期來看,反而倒逼了線下銷售主動牽手線上渠道,加快了農業產業數字化進程。未來5年是農業電商高成長時期,隨著國家扶持政策的力度加大、電商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農業電商人才培訓的加強,在農業電商領域中將跑出一批優秀的頭部企業。”
再生稻種喜獲豐收
在惠農網銷售的眾多明星產品中,熱銷的再生稻種引起《證券日報》記者的注意。今年雖有疫情、洪澇等不利因素影響,湖南夏糧收獲仍取得良好成績。其中,作為湖南省大力推廣的再生稻播種面積超過400萬畝,單產也在穩步提升。
隆平高科深耕水稻育種多年,旗下擁有多個再生稻產品,在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贏得市場口碑和廣泛贊譽。公司技術推廣人員向記者表示:“再生稻的特點是‘一種兩收’,實現了稻田一次耕整、育秧和栽插,收獲兩季稻谷,具有省工省料、省種省水、省肥省藥、省田省地等諸多優勢。再生稻不僅是鄉村高效發展的金鑰匙,也是農民脫貧摘帽的金鑰匙,還是綠色生態環保的金鑰匙。”
8月10日,湘北丘陵區再生稻現場觀摩會在湖南桃源縣舉行。湖南省農技推廣總站站長彭向陽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稱:“2019年,岳陽汨羅1000畝示范片達到畝均產498.6公斤。如果加上頭季稻,綜合畝產突破1200公斤,創下湖南全省再生稻產量最高紀錄。2020年,我們在湖南桃源進行再生稻的實割測產,頭季畝產達739.3公斤,加上再生季每畝400公斤的預計產量,初步估算再生稻比單季稻每畝可增收800元以上。今年,桃源縣種植再生稻9萬畝,可為當地農民增收超7000萬元。”
湖南省農技推廣總站副站長劉登魁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我們走訪湖南常德部分地區農民,發現再生稻在抽穗揚花期剛好避開雨季,頭季平均畝產干谷達到739.3公斤,每畝再生稻純收入有望突破1000元。”
正是再生稻的良好致富效果,加之政府大力推廣種植,再結合農業電商為其鋪平通路,湖南農民收取“一片大好金黃”的理想成為現實。以湖南常德為例,2019年,常德糧食生產面積達976.4萬畝、總產量達到378萬噸,位居湖南全省第一。其中,常德地區的再生稻種植面積由2016年的11.4萬畝增加到當前近40萬畝。
(編輯 張明富 白寶玉)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